接下来,齐魏之间的大战——马陵之战,又爆发了。
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向东穿插进入中原,再次直趋魏都大梁。庞涓率十万大军迎头拦击。孙膑还是老办法,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他令齐军转身逃跑,并且在逃跑中把营地军灶数量由上一天的十万个,减到次日五万个,继而又减至三万个。
庞涓随后追赶,他摸着灶台,欣喜若狂:“我固知齐军胆怯,吃饭的人都少了!三天之内,士卒逃跑者过半啊。”
庞涓斗志昂扬,声势汹涌,为了一血前耻,干脆抛弃给养辎重,甩下步兵主力,只利用数量有限的轻装精锐战车兵,一天走两天的路,日夜兼程,誓将乘勇追穷寇!
对于急着送上自己脑袋来的庞涓,孙膑跑到河北省南端的马陵地区时就收住了脚步,他刨好了坑,准备给庞涓收尸。
孙膑命做了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件事,夹道伏下一万只弩机。
弩这东西不同于弓,是春秋末期楚国人发明的新式武器。传统的弓,一旦上了箭,拉成满月以后,必须立即发射,不管瞄得准与不准——因为你老不发射的话,胳膊就要累酸。但是弩却把势能储存起来,其拉开的弓弦可以固定在与弓体相交呈十字形的弩柄小钩上,一扣扳机,箭才出去,这简直就是古代的步枪。所以人就可以从从容容地瞄准,爱瞄多长时间就瞄多长时间,还有瞄准器(望山)可以帮助,上有刻度,相当于步枪上的标尺准星。所以弩比弓命中的更精确。而且你两只手端持着弩,节省力气,可以瞄得更准。
孙膑把一万只弩分成内外三层,在马陵道两侧上好了弦,象捕耗子器那样架了起来。弓弩手们埋伏在草丛中,排列起三华里长,刚好可以把庞涓的五千轻锐战车纵队夹住,就像石膏板夹住一个受伤的胳膊。
根据情报,孙膑预计庞涓同学会在薄暮时分到达马陵,于是特异选了道旁一颗大树,剥去树皮,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作为庞涓的牌位,等在那里。
当夜色已上升到群星的高度,他们的猎物果然出现。庞涓的轻锐战车在黄昏之后进至马陵道,人困马乏,极度疲劳,前端道路还被阻塞了。庞涓亲自到前方视察。于是他走近了自己的墓碑,新作的,上边还散发着植物剥了皮以后的清香,那是一颗发白的树干,隐约有着字迹,但昏黑难辨。
庞涓耳听残风呼啸,似有千军万马袭来。虽然内心发怵,还是命人举火照明。“此树下……什么?”庞涓往上边扬脑袋,“死于……庞涓死于……此树下!啊!中埋伏啦!——约束队伍,后撤——”。庞涓想退出马陵道,话没说完,齐军望见火光,万弩齐发,铮铮纵纵,弓弦弹射,好像四野响起了十面埋伏的琵琶。那些蓄势待发的弩机,将一万只,两万只,三万只瓢泼一样的箭雨注向狭道中的庞涓纵队。箭矢山呼海啸,就像满天蹦跳的雹子,砸向秋林瑟索的树叶。
魏国战士纷纷僵扑,碾转于乱箭之下。这些轻装的魏国精锐士卒,不穿沉重的甲胄,所以根本扛不住箭矢射击,何况那是力道极大的弩箭。人仿佛轻絮白纸,被箭雨攒得七零八落,无论庞涓怎样喝令布阵防御,都已无济于事。特别是那些“减灶”减下去的七万齐兵,也全都诈尸出来!齐军以压倒优势,把这疲惫不堪的几千魏军,拍入地狱。
庞涓身受多处箭伤,两个儿子已死于乱军。他站在明处指挥,成了被蝗虫们啃着的一盘菜。庞涓身上流血,喉干唇焦,仰天而叹:“我今天智穷力竭啦,也不好意思再当俘虏了!”于是解下衣甲,拔剑吻喉而死,临抹的时候还愤愧而骂:“唉,可恨啊!遂成竖子之名!”(竖子当然就是指睡在他下铺兄弟——孙膑了)。
马陵之战,魏国主力被彻底摧毁,魏国从此失去战国首强地位。而乐羊、西门豹、吴起从前枉然为魏国打下的优良基础,永远成为了昨日的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