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孩子年幼而可能无知,谁敢放任自流?如果孩子把父母长辈不当一回事,我们谁觉得这是好事?哪位做丈夫的希望妻子目无自己、不孝敬老人而肆意妄为?哪位妻子希望自己成为不尊老爱幼的人呢? “三从”其实是告诉了我们一种维护家庭和睦的规则,有何不好呢?“三从”是葬送了女性的独立自主吗?——在一个家庭中,都想做说了算的人,都想各自为政,那这个家庭还能存在,还能让家人感到快乐幸福吗? 所谓“四德”,其本意是说做女子的,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品德,即正身立本;然后是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指与人交谈要能理解别人所言之意,并知道自己该说哪些话,而不该说哪些话;懂得治家之道,而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且努力培养自己的操持家庭之能力。 试问:谁希望找一个道德不好的女子做老婆?谁想找一个轻浮女子为妻?谁愿意找一个非良家女子为妻?谁乐意找一个不懂治家之道而没有操持家庭能力的女子为妻? 的确,“三从四德”无一不是针对女子的要求——一种针对家庭(族)生活的规则——一种进而针对社会生活的规则。 但如果据此就得出“三从四德”是套在中国妇女身上的枷锁,是为了维护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的封建家长制之类的鞭挞式的“标签”之结论,实在是有失公允。 为何呢?因为在人的一生中,本来男人和女人扮演的社会角色可能是不尽相同的。譬如,古今中外,基本上都是男人上战场保家卫国而流血牺牲,然女人却差不多都会在大后方的家中留守。即“十五的月亮”一歌中所唱的“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换言之,为了保卫家国,为了保卫妻子儿女,男人在前线流血,甚至连生命搭上了,而女人基本都在没有流血牺牲的大后方守家。 这难道不是男人的彻底牺牲吗?至于当下大家熟知的所谓杨门女将上前线保家卫国,那基本上是文学影视作品,而非真正的历史原貌。 男人为了女人把命都可以不要,然而,近百年来某些人却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勇敢地,似乎居心叵测地屡次非要告诉哪些远离战争死亡威胁的女人们:女性同胞们,你们所遵从的“三从四德”,其实是孔子、是儒家、是中华传统文化、是封建统治者套在你们身上的“枷锁”,是为了维护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的封建家长制。 于是乎,众多的女性同胞们被激动了,而不少的男性同胞们也逐步热血沸腾了,甚而至于,中国的无数男男女女的都加入了批判“三从四德”之庞大的队伍。一时间,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包括具有万年文明史的中华传统文化顿时成为众矢之的。 故而,也就有了前述所谈及的巴金先生之类的所为,也就有了肆意诬蔑知识分子的狂潮,也就有了任意涂抹中华传统文化、彻底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疯狂。 当然,孔子、儒家、中华文化,并非没有糟粕,但是近百年来,在“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运动”等狂潮的冲击下,还有多少人真正明白“三从四德”之本意,还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孔子,还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以及其对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呢? 时至今日,众多国人动不动就说说我们大家的道德素质普遍下降,言及很多的女孩子一个比一个品行差,但是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一边在抛弃中华民族固有的包括“三从四德”在内的优良道德之规范,一边又在高喊国人道德素质的低下;一边在找寻新的道德价值观,一边又拎着自己原有的一些恶习不放手;一边在拿来别国的道德价值观,一边又在指责别人家的道德价值观不行…… 这就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个畸形生态。 其实,“三从四德”,也是来源于古老的中华智慧宝典《易经》的思想。其体现的还是“定位”与“定性”的思想。即一般而言,男女有别,各自有各自应该扮演的社会角色。换言之,男人为女人流血牺牲是本分,女人为男人“三从四德”也是应有之理,而无所谓什么“枷锁”不“枷锁”,也跟什么“维护封建家长制”等八杆子打不着。 事实上,把“三从四德”之本为规范家庭、家族和社会良性发展的一个道德规则给政治化,系某些政客或所谓“精英”的别有用心,或者系无知所致,或者系另有隐情。 “罪状”之三: “三纲五常”是孔子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而提出来的儒家封建礼教。 每每看到有人把封建二字套在孔子头上,笔者不由得想给其人义务普及一下历史文化常识,有时甚至真的会临时帮其补上有关“封建”这一课。 笔者于此也不妨简单言及“封建”。 “封建”一词,原出自《诗经·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意即命令达于下国,要下国大大造福。 及至后世,才出现“列爵曰封,分土曰建”,即《吕氏春秋》所称之“封邦建国”。其外延才特指殷周分封制度,以及后世各种封爵建藩举措,涉及相关的朝政、官制、人身关系、土地制度等等。 但后世却把“封建”跟“专制”划为等号,而不时地把一个本来生在奴隶制社会的孔子,打扮成了一个维护其身后200多年才真正建立起来的谓之为封建制度的“小姑娘”。即高喊孔子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 然也有例外,譬如时隔2000多年后的1974年,巴金先生就又把孔子的学说肆意定性为“全面复辟奴隶制的反动主张”,而把孔子视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 |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