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历史教学 >

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形势、反思、行动

时间:2015-02-06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形势  反思  行动
  
  --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鲁东海
  
  (本文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1年第5期)
  
  六月八日北师大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学历史课程研制组组长朱汉国老师在南师大做了一场有关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情况的报告,我作为省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名学员十分荣幸地聆听了这场报告。下面请允许我根据已获悉的各种资料对正在进行中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进展作一简要汇报,然后谈谈自己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感受。
  
  我国由教育部主持的最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从1999年下半年已经开始,预期分两步走:第一步对原有大纲和教材进行修改;第二步是制定新的课程标准,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多头并进编写新教科书。到目前为止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2000年春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2000年夏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
  
  2、与试验修订本大纲相配套,修订了中学历史教科书。高级中学修订版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去年秋季已在高一年级使用,今年秋季修订版的初一历史教科书也开始使用。
  
  3、7-9年级(即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已形成文稿,现正处在征求意见和完善之中。
  
  4、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正在编写中的7-9年级历史课程标准,已有北师大、人教社和上海华东师大三家单位正着手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7年级(初一)上册样本已拿出.
  
  其实课程改革我们教师都是很熟悉的。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
  
  人才的需要多次修订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到去年高初中试验修订版颁布之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
  
  共颁布过五个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参见于友西等着《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大出版社,112-114
  
  页)。多年来我国教育界一般称国家制订的关于学科目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等方面的指导性的文件
  
  为教学大纲,现在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世界上较通行的说法,建国初我国也是这样称的,后来学习苏联,改称“教学大纲”。
  
  为什么我国又启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呢?首先是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当今世界各国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大力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其势头一浪高过一浪,方兴未艾。美国在《2000年教育战略》中提出学生在四年、八年到十二年学习年段毕业时能应付各方面的挑战,特别是国际的挑战:英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基础上,于1999年颁布了新一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到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四方面发展,学会交往、数值处理、运用信息技术、合作、改进学习的本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六项技能。日本也将在2002年全面实施新一轮的课程计划,这一轮课程计划中他们特别强调了四个原则:①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②使学生拥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③为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内容和个性的发展创造怡人的环境;④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今天的社会已跨人21世纪,21世纪的社会需要21世纪的人才,21世纪的人才需要21世纪的教育。
  
  反观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我们会发现诸多与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不合拍的地方。所以说这一轮课程也是我国教育现实的客观要求。下面我们从课程标准的编制、教育教学的实施及其评价三方面谈谈实际存在的问题。
  
  从历史课程标准看,我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未能找准初中历史教学的“落脚点”。初中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心智体格发展尚不全面的少年,只能用“历史”的材料来启迪其心灵,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定的创造意识和能力,而决不是强行把一些政治大道理灌输给他们,并以他们记忆知识的多少为标准来评判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历史学家。下面以1995年5月第二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中的一些材料来说明问题。“教学目的和要求”中说:“要求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和平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试问十三四岁的小孩子他能明白“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这么早就把我们成年人应负的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责任”压到少儿的身上,不叫他们“未老先衰”!从“教学内容”看,大纲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三大板块,中国古代史的“内容要点”中有一级标题(加导言)共28个,二级际题82个,其中55个二级标题下还有三级标题[5日个,若与朱绍侯主编的大学教材《中国古代史》的目录比较一下,会发现从体系和主要条目上旨,没有本质区别。下面再抄录17-18页的一个片断:
  
  十八、辽夏金和宋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①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
  
  ②辽和北宋的关系
  
  2、党项的兴起、西夏的建立和北宋的关系
  
  3、女真的兴起和与辽、北宋的关系
  
  ①女真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    ,
  
  ②金宋联合攻辽和西辽的建立
  
  ③东京保卫战
  
  4、金和南宋的对峙
  
  ①南宋的建立
  
  ②岳飞抗金
  
  5、西北、西南的民族政权
  
  说个良心话,当我从大纲中抄写这段文字时,心里都有点厌烦。假如不是专门搞历史研究,有什么必要将这个时期复杂的民族发展及其关系搞清楚呢?目标如此之难,内容如此之繁,难怪我们初中的历史教科书那么厚实!初中的学生面对历史时又是那么地苍凉和冷漠。
  
  从教育教学的实施看,则存在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问题。客观上讲由于“标准”的“成人化”和“空泛性”,在单位时间里初中历史教师根本无法实现“标准”所提出的任务。主观上讲与课程的管理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标准”(大纲)有人制定,甚至一版又一版的修改,搞得蛮像一回事,但到了基层学校是否有效地实施,有关的主管部门却鲜于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不少地方“中考”不考历史科,历史自然就成了“副科”。在农村的一些学校甚至砍掉了历史课,当上级主管部门走过场检查时,教务处立即编制一份新课程表,临时应付一下。平时一些老师备课时不好好地钻研教材,上课时随便侃一通,某一天没情趣,干脆将课无偿地奉送给语数外等“主科”。
  
  不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导致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许多老师恐怕已习惯于用每次考试的分数及相对的名次对学生进行“矫正教育”,相反地却不习惯在下列方面表扬学生:你的故事讲得真不丑!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历史典故用得真贴切!你收集的材料真不少,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呢!有人说历史是一门“人学”,人的活动多么复杂丰富啊,按理说“历史”应成为初中生心目中最有趣味的一门学科,众所周知,现实却是相反的。
  
  勿庸讳言,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从宏观的理性层面看,存在着“繁、难、多、旧”的现象;从微观的实践层面看,属于初中总课程中的“三等成员”受到轻视,加之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遭到学生排斥。窥历史学科“一斑”,可知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性质已被严重扭曲,课程改革的形势已迫在眉睫。
  
  改革中出现新问题是正常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还是改革,今天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就是让当前基础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办法?去年7月教育部牵头在北京昌平召开了课程改革项目负责人会议;1结月又主持召开了-次关于课程改革研计讨会,陈至立部长做了题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课程体系》的报告。今年6月11日国务院召开了关于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布置进-步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李岚清副总理特别强调了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尽快改变现行课程“难、繁、偏、旧”的现象。据悉将正式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并积极筹备召开建国以来第一次基础教育大会。下面就掌握的有关材料对即将颁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作一简要评介。
  
  l、体现时代精神,溶注全新的理念。新的标准将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国际意识”等时代精神和“终身学习”、“成功学习”等关于学习的新概念。不过这一回不是将那些“精神”和“概念”贴标签,而是化作一种理念溶进新的课程标准。所以标准在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方面的色彩特别强烈。为了使学生能够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并获得“成功”体验,每个学习专题后都将安排活动性课题。
  
  2、建立符合义务教育阶段特点的课程体系。历史教学涵盖着“历史学”和“历史教学”两个方面的涵义,以前我们无论是制定课程标准还是编制教材都较多地考虑“历史学”,力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却未能深入地研究用来教学的历史。所以新课程标准的研制将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专业性,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构建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
  
  3、规范和明确学习目标,降低学习要求。通观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我们会发现教学目标在总体上高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上也含糊不清。例如去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试用修订版大纲第8页:
  
  八、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匈奴的兴起和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2、汉通西域
  
  3、“丝绸之路”
  
  4、秦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试问匈奴族的由来,匈奴与中原的战争及对双方的影响,张骞、班超通西域的前因后果,丝绸之路对后世的影响及相关的考古发掘材料,那时朝、日的政权及其与中国的交流等等问题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教材编写者无法把握,只好照自己的想象揣摩着写;教师和学生无法把握,只好认定凡是教科书写到了就得记住。新课程标准将努力依据初中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明确提出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其中约70%的内容只要求学生达到“列举”、“知道”、“了解”的水平;约20%的内容要求学生达到“概述”、“理解”中等层次水平;仅有10%的内容要求学生达到“分析”、“评价”、“探讨”高层次的要求。
  
  4、提出明确的评价目标及操作建议。以前的几个大纲都没有“教学评价”一块内容,去年试用修订版的大纲增加了这部分内容,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在这方面将继续深化。
  
  ①进一步强调教学评价的意义:它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学习,也可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②评价不仅包括考察学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还包括对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及方法的考察。
  
  ③全面地理解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含义,全面关注学生--“人”的发展,要求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全面实现预期的目标。
  
  ④多使用诊断性和形成性的评价,避免给学生做“最后的审判”,尽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方面欢呼并期盼既符合中学生--“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又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尽早颁布,另一方面,我们更期盼还能有与实施这个现代化工程相配套的措施及人的思想的现代化。
相关文章推荐:
  • 施陶芬贝格:永存争议的“刺杀希特勒”行动
  • 历史上六次最著名的特种作战行动
  • 外媒:菲获美撑腰行动更大胆 中国动武可能性大增
  • 丘吉尔“鱼雷行动”70亿财产大转移
  • 关于行动的名言
  • “D”日行动伤亡人数之谜
  • 纳粹“帕斯特里欧斯行动”
  • 劫持丘吉尔行动之谜
  • 希特勒西藏秘密行动:25万精英神秘消失
  • “北极圈行动”之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