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age was saved using lishi54 7.1.2.1052 offline browser on 12/03/18 19:48:32.
Address: http://www.lishi54.com/gs/lishijiaoxue/22823.html
Title: 初中历史课堂“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新探_历史教学_中华历史故事网  •  Size: 35530  •  Last Modified: Mon, 24 Jul 2017 13:07:07 GMT
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历史教学 >

初中历史课堂“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新探

时间:2016-04-04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根据适合教育理论,初中历史课堂应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也就是说历史课堂应该和学生的原有基础相适应,创造适合学生个体的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当前,我们历史课堂需要通过探讨“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的应用来提升历史课堂效率,使我们课堂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要,并焕发出个性化学习的生命力。
  
  通过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本人认为教师在课前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首先进行目标展示并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用8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问题并在课本上标注。然后,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真正学好相关的历史知识,并能够应用它们分析解决相应的历史问题。通过历史教学实践和课堂反思,笔者认为初中历史课堂“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与探索:
  
  一、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
  
  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教师应统一思想,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少对人、多对事。要真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的学校与班级心理氛围,以增强学生的情绪安全感,提高其参与课堂学习意识。
  
  由于班上学生水平程度高低不一,所以要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
  
  如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基础问题:(1)尼克松访华是在哪一年?(2)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有人认为这么几个简单问题就在课本上,不值得提问。但是用这几个简单问题去提问中下生,并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一些易打瞌睡的学生消除疲劳。记得有这样一个男生,因他上课问题回答得好,我鼓励表扬了他,以后,他在我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积极发言,考试成绩一跃而上。可见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用上面的基础问题提问中上生,那中上生就会觉得没有成就感。所以我针对他们设计了几个较难的问题:(1)1979年后,中美关系有什么变化?(2)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这样会使成绩好的学生有更上一层楼的欲望,让尖子生继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问题分层,任务分层,在问题或任务设置时应考虑让他们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也就是说,问题的设置应该贴近学生实际,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二、教师要做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历史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在许多方面迷失了其原本应有的活力。
  
  例如,小组讨论原本是为纠正教师“满堂灌”的弊病,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而设置的课堂新环节,可是,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这主要表现为:
  
  1.讨论时间的不合理。讨论时间不合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讨论成了摆设。另外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堂松散,讨论成了学生的休闲时间。
  
  2.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者,再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讨论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只是听众。
  
  为此,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应该在学生小组讨论中做到:
  
  1.体现好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或是一句话的点拨,或是一个眼神的赞许,或是一个微笑。如果没有老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其讨论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
  
  2.做好讨论的组织工作。老师要确定恰当合适的题目进行讨论,老师给每个小组安排小组长组织本组的讨论,这样就不会出现群龙无首的情况。
  
  三、为补充教材内容而设问
  
  课本对历史事物的表述特别是史实的评价往往是不全面的,因而有时需要补充。针对这一不足进行设问,既可补充课本知识,体现历史学习的完整性,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www.lishi54.com
  
  如谭嗣同该逃还是不该逃?并且要说明原因。
  
  教材课本表述较基础,老师应深化教材、挖掘教材。如教师应讲解什么叫近代化,让学生明确近代化与近代史的区别。
  
  通过提问补充教材内容,对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深化学生的学习,培养其历史评价能力是很有益的。
  
  四、认真备课,作好应对的准备
  
  提出问题之前,要想到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并作好应对的准备。新课改提倡学生的活动,要求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必然要组织各种各样的学生探究活动。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学生必然会在探究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是错误的、或相反的答案。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既不能低估学生,但也不能过高估计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作好让学生出错的准备,敏锐地捕捉、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学生中的错误和缺陷,及时采取对策,巧妙地把课堂教学引导到正路上来。特别是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教师应随时做到这一点。即预先想到学生可能混淆或答错的内容,允许学生出错误,但教师必须及时纠正错误。
  
  五、要适当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历史课堂“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是按目标展示并自学指导、前置先学、释疑导学、当堂背诵的步骤进行的。由于时间比较紧凑,本人认为应适当活跃课堂气氛,当遇到历史事件与一些歌曲相关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唱歌,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历史课堂应用“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以丰富的延伸知识导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层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生动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期待和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深入探索与交流,使适合教育的理念真正得到落实,使“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在我们的历史课堂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七里店学校范文奎
相关文章推荐:
  • 高中历史课学案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思考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