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统治者拉拢收买游侠,主要是想利用其侠义名声和凶狠好斗的本性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些被收买的游侠也都“不负厚望”,竭心尽力为统治者做鹰犬。楼护曾被平阿侯王谭举为谏议大夫,后又擢为天水太守,因而楼护对擅权的王氏家族感激涕零,不惜以出卖避难的朋友来讨王家欢心。陈遵曾被大司徒马宫荐为郁夷令,后因血腥镇压“槐里大贼”赵朋、霍鸿有功而被封嘉威侯。王莽曾亲自召见原涉,先“责以罪恶”,继而特赦,并将其拜为镇戎大尹,恩威并施,最终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对那些收买不了或统治者认为没有利用价值的游侠,统治者则采取迁徙的办法,使其离开自己的地盘和党羽,不再有呼风唤雨、兴风作浪的能力。长安周围的七座陵邑(长陵邑、霸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平陵邑、杜陵邑)徙民时,其迁徙对象就包括全国各地的大侠豪杰。郭解本是河内轵县人,武帝时被徙茂陵;楼护本为齐人,后随父至长安;原涉的祖父即“以豪杰自阳翟(今河南禹县)徙茂陵。”这种迁徙异地的作法有时却并不奏效,一是这些大侠本人虽被迁徙,但其留在原籍的党羽仍借助其声威,为非作歹。郭解徙居茂陵后,轵地有人诋毁他,他原来的门客即将此人断舌杀死。二是这些大侠一般名气都很大,因此他们到达新居后又很快聚集起一股新的游侠势力。楼护在长安“结士大夫无所不倾,其交长者,尤见亲而敬,众以是服”。原涉的祖父徙居茂陵后,很快又招募了一大批不轨之徒充当门客。
在迁徙不十分奏效的情况下,统治者便采取了收捕、镇压的严厉措施。西汉前期,景帝曾亲自下令、诛杀了一批游侠名豪;武帝时,族诛了当时名侠郭解;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前24年),王尊为京兆尹,收捕了一大批为害长安的游侠,并斩杀其魁首万章、张回、赵君都、贾子光等“报仇怨养刺客者”。原涉的门客狐假虎威,仗势欺人,买肉时砍伤屠夫,县令尹公便拘留了原涉,责令他“肉袒自缚,箭耳,诣廷门谢罪”,狠狠打击了当地游侠的嚣张气焰。
游侠遭到镇压时,也曾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反抗,有的游侠“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有的则不甘心白白被杀,他们想方设法,让捕杀他们的统治者的鹰犬引火烧身。武帝时,公孙贺为丞相,其子因罪入狱,当时正在通缉阳陵大侠朱安世。公孙贺便请求武帝让自己负责这件事,以期拿朱安世来赎子之罪。后来虽然抓住了朱安世,但公孙贺的儿子出狱不久,朱安世即在狱中上书,揭发公孙贺的儿子与阳石公主私通,并指使人作法诅咒武帝,公孙贺父子因此而获罪入狱,后被夷灭三族。反抗最强烈的要算是槐里大侠赵朋、霍鸿,他们在遭到镇压时,率众拿起武器啸聚山林,公开与统治者进行武装斗争。
西汉王朝之所以自立国开始,即出现了“游侠”这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是有其社会根源的。秦汉之际,一些破落的六国贵族子弟仗剑习武,以期乱世逐鹿,恢复从前的贵族地位,而此时正当战乱,社会也需要武侠来平乱,因而时人有很重的轻文尚武心理。当时还是汉王的刘邦即很鄙视文人,经常骂他们为无用的“竖儒”,还曾对着儒士的帽子小便,而对会打仗的习武游侠却很看重。破落贵族子弟韩信投奔刘邦时,穷困潦倒,但因其熟谙兵法,与刘邦谈起统兵打仗来头头是道,刘邦便郑重其事地斋戒七日,设立坛场,拜韩信为统帅三军的大将军。及至刘邦建汉后,这位马上皇帝仍然看不起文人,以至朝中“公卿皆武力功臣”。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许多人不顾时代变迁,也佩剑执刀,以任侠为业。又加之西汉立国之初,国内即不很太平,先是刘邦剪除异姓王的战争,继而又出现了同姓王的“七国之乱”。另外,边关烽火也终其一朝不断。这就为游侠之风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温床,以致于游侠人数剧增,一些地痞无赖、豪强恶霸甚至鸡鸣狗盗之徒也以游侠自居。这些人在地方上巧取豪夺,欺男霸女,渔肉乡民,完全失去了汉初游侠“赈穷周急”、行侠仗义的初衷,成为当时一大社会公害,班固指责他们是“盗跖而居民间者耳”。 |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