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杭州人丁敬自幼家贫,原以造酒为业。他终生不愿当官,而博学好古,到处搜集古代文物、珍本图书。因为见多识广,凡名迹到他手中能立辨真伪。丁敬的书籍从不整理,堆积如山。他埋头考证并深入名山胜迹,亲手摹拓碑刻名迹。在篆刻上,他倡导学习传统,推陈出新,成为浙派的"西冷八家"之首。他不轻易为人篆刻,遇达官贵人求知,他也绝不肯随便答应。如果强求,他就痛骂一顿,弄得对方十分尴尬。 某年夏天,一个风尘仆仆的少年背着两个大南瓜,作为拜师礼,来杭州拜金石名家丁敬为师。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成为浙派篆刻名手的张燕昌。他的一片真诚终于感动了年过60的丁敬,因此破例收下了这个学生,并给予悉心指授。张燕昌家境贫穷,他的家乡浙江海盐,一无名师,二缺资料,他曾不畏艰险,渡海去宁波观摹"石鼓文"拓本,回家朝夕苦练,把自己的书斋也取名为"石鼓亭",还搜集了几百种金石资料,写成《金石契》一书。 学丁敬而自成一家的"西冷八家"之一蒋仁,自幼过着贫穷孤独的生活,平时不苟言笑,终生不愿为求官而死读书。一生居住在祖传的两间屋子里,房屋倾斜破落,不能阻挡风雨,但他爱好的书籍尽在身边。生活尽管那么朴素,但他热衷于金石篆刻,沉浸在艺术天地里"不知贫穷为何物"。同丁敬一样,他也不喜欢接近有财有势的权贵,一般人难求得他的印。53岁死后因无子孙,作品大多散失,故传也作品十分稀少。 陈师曾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同在弘文学院学习,后又同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常一起在公余到硫璃厂搜集金石碑刻片。陈师曾先后为鲁迅刻过几方印章。一次陈师曾赠一方石章送给鲁迅,并问刻什么内容,鲁迅说,你叫"槐堂",我就叫"俟常"吧。后来,鲁迅出版过一本碑刻、画像砖文的集子,就叫《俟堂砖文杂集》。原来,当时部里有人想排挤鲁迅,"俟"即安静等待之意,表现了鲁迅对这批专门倾轧别人的官僚们的蔑视。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书画、篆刻大家 吴昌硕
- 下一篇:"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