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臣武将故事 >

梁启超精心教子

时间:2010-10-07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作为文坛大儒、政界先锋的梁启超,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全方位精心教子,使九个子女人人学有所长,个个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真可谓是梁氏一家"满门俊秀"。

    在当时风云变幻的中国,梁启超始终注意把握孩子们的前途,对孩子们进行言传身教。

    孩子们小时,他常常让孩子们围坐在小圆桌旁,一边怡然自得地喝着酒,一边绘声绘色地讲中外历史上爱国英雄的故事。他还通过面对面的谈话和书信,和他们平等地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讲解治学的态度,做学问的方法,也向他们倾诉生活中的苦乐悲欢,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他告诫儿女:"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梁启超在教子中,特别强调趣味教育。他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他十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自愿,因材施教,鼓励孩子"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1927年,他的次女思庄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已学习一年,该选学具体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出于对父亲意见的尊重,思庄选择了生物学。但由于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对生物学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并向大哥思成说了此事。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在父亲的鼓励下,思庄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在指导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给孩子们反复强调的是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并且一再告诫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长子思成在清华读书时,各科成绩优秀,业余爱好十分广泛,是清华大学铜管乐队的队长,还在全校运动会上获得过跳高第一名。梁启超同时还要求他们"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他告诫已到美国留学三年的梁思成:"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某些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他还告诉思成:"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

    当得知在国外求学的梁思庄对英文成绩不满意时,梁启超就多次去信安慰:"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自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些按级递升的洋孩子的竞争,能在三十七人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梁启超还聘请家庭教师培养孩子。1924年以后,梁启超的四子思达、三女思懿、四女思宁渐渐长大,而他们的哥哥姐姐则已先后出国留学,只有他们生活在父亲身边,住在天津意租界的居所。为了充实子女们的国学、史学知识,从1927年下半年起,梁启超就聘请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来做家庭教师,在家中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堂就设在饮冰室的书斋里,课程包括国学、史学、书法等,每周有半天休假。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兄妹几人国学、史学水平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梁氏的九个子女多从事科学工作,并涌现出三位院士: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当选中国科学院首届院士,航天专家梁思礼1993年也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对如此的"满门俊秀"而言,梁启超作为父亲的言传身授功不可没。

相关文章推荐: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全文 少年中国说经典段
  • 郑板桥教子的故事
  • 梁启超九个子女皆精英 一门三院士
  • 庞统之死:看透刘备后精心策划了一场自杀
  • 梁启超简介,梁启超小时候的故事
  • 寇母遗画教子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情仇
  • 范仲淹教子廉洁戒奢的故事
  • 唐宣宗严教子女的故事
  • 朱熹教子的故事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