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清斗争牺牲的无数义士当中,有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叫夏完淳。
夏完淳字存古,别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的父亲夏允彝是明末一个爱国文学团体——“几社”的领袖之一。夏允彝很注意对儿子的教育,不仅鼓励夏完淳认真读书,而且很慎重地为儿子选择良师,先后请了张溥、陈子龙等有名学者当夏完淳的老师。夏完淳天资聪明,又有父亲严格督促,老师悉心教诲,进步很快。他五岁上就能讲述《论语》。六岁时和长辈交谈,对答如流。到了九岁,他已经写出了一部诗集《代乳集》,周围人都惊喜地叫他“神童”。
夏完淳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他和一些少年朋友模仿父辈的样子,组织了一个叫“西南得朋会”的小团体,大家常常在一起研究诗文,谈论国事,探讨救国救民的良策。
清军占领苏州和杭州以后,曾经请夏允彝出来做官,夏允彝写了一封回信,严词拒绝并且痛斥了清军屠杀人民的暴行。他和陈子龙一起带着夏完淳参加了明朝松江总兵吴志葵的队伍。吴志葵是夏允彝的学生,夏允彝利用师生之谊,发动他起来抗清。他们计划以吴志葵的三千水军为主力,联合吴江、太湖等地起义军队,夺取苏州、直下杭州、南京,收复江南。当时夏完淳只有十五岁,刚刚结了婚,婚后几天,他就离别了新婚的妻子,奔赴了战场。
义军首先攻打苏州,副将鲁之屿率领的三百名先锋队将士冲进了城门。猝不及防的清兵都躲起来不敢应战。可是吴志葵的援军没有及时赶到。清兵见义军孤立无援,便疯狂反扑,结果,义军三百名将士全部壮烈牺牲了。吴志葵见此情形,再也无心恋战,就率军登舟撤退。夏允彝父子挽留不住,只好流着眼泪拜别诸将士,又在苏州城下停留了几天,才忍痛离去。
后来义军被清兵各个击破,吴志葵兵败被擒,不久也被杀害了。夏允彝见山河破碎,民族危亡,自己却无力挽救,便决心以身殉国。他把自己的著作《幸存录》的手稿交给夏完淳,命儿子继续写下去;又叮嘱儿子变卖家产,充作军饷。然后,他怀着满腔悲愤跳进松江自杀了。
斗争的挫折使年少的夏完淳更成熟了。他和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栴饮血酒盟誓,决心抗清到底。他们又一起参加了吴日升领导的义军,在太湖一带进行活动。吴日升很器重这个十五岁的少年,让他担任义军的参谋,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后来,他们又和江浙一带的鲁王政权取得了联系,夏完淳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在清军的猛烈进攻下,义军最后还是失败了。吴日升和陈子龙也相继牺牲。可是夏完淳仍然满腔热情地到处奔走,在太湖地区联络抗清义士。他还写了大量诗篇,抒发忧国忧民的迫切心情。但是,南方各地的南明政权根本无心也无力组织抗清,这使夏完淳的种种努力都化成了泡影。
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秋天,夏完淳写给鲁王的一封奏折不慎被清军查获。几天之后,清兵闯入他家,把他和他的岳父钱栴一起抓住,押送到了南京。
当时,在南京主持军务的是早已投降清朝的洪承畴。洪承畴本来是明朝的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公元一六四一年)在松山山杏山大战中战败,被清军俘获,投降了清朝。清朝重用他,让他统率汉军。一直打到了江南。他听说博学多才、声震江南的“神童”夏完淳被抓到了。就马上下令把夏完淳带上堂来,要亲自劝诱他降清。
在堂上,夏完淳昂首挺立,坚决不肯跪下。洪承畴假惺惺地说:“你年纪轻轻的,懂得什么,哪能够领兵造反呢!一定是上了奸人的当。看你年幼无知,实在可怜。只要肯归顺我朝,回去好好读书,本督将来会保你做高官的。”
夏完淳明明知道座上审问他的正是洪承畴,却故意说:“我听说有个亨九(洪承畴字亨九)先生是本朝的大忠臣。松山杏山一战,他身先士卒,壮烈殉国。我虽然年幼无知,可早就仰慕他的忠烈。我如今要像他那样杀身报国,决不投降。”
洪承畴身边的卫兵以为夏完淳不知道是谁在审问他。就悄悄地告诉他,洪承畴并没有死,而是归顺了清朝,当了大官。现在端坐在堂上的就是那个亨九先生。
夏完淳听了,显出气愤的样子,冷笑一声说:“亨九先生早已殉国,天下人哪个不知道?当时先皇帝(崇祯)还亲自设祭,泪流满面,众大臣东向遥拜,痛哭失声。你们这些小人是什么东西,狗仗人势,竟敢假冒忠臣的大名,污辱忠魂,实在可恨可恶!”
洪承畴本来以为,这样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很好对付,不料夏完淳竟当着许多文武官员,口口声声说他是以身殉国的大明忠臣,真是又羞又恼,哭笑不得。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无言可对,好半天才有气无力地把手一挥,说:“带下去!”
夏完淳被关进监狱,他知道洪承畴绝对不会放过自己,根本不把生死放在心上。在狱中,他坦然自若,谈笑自如,终日吟咏不绝,写下了有名的《狱中上母书》和《遗夫人书》和诗集《南冠草》。在《狱中上母书》中,他向母亲表白了自己忠贞不屈的爱国之心,安慰母亲说:“人生谁不死,最要紧的是要死得有价值。为国而死,正是尽了我的本分。”
夏完淳的岳父钱栴没有夏完淳那么坚定。他在监狱里终日愁眉苦脸,言谈话语中常常流露气求活命的心意。夏完淳就用民族大义开导他,说:“当初我们与陈公(陈子龙)一同歃血起义,江南人民莫不踊跃参军。今日兵败被擒,我当和岳父大人一起慷慨就义,好对得起陈公和死难的义士,也才算得上堂堂大丈夫。怎么能怕死贪生,在人世间苟且偷安呢?”说完,他又写了一首诗赠给钱栴:
乐今竟如此,王郎又若斯。
自羞春狱鬼,犹是羽林儿。
月白劳人唱,霜空毅魄悲。
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
在这首诗里,夏完淳把为国牺牲看得像出游那样平常。这种英雄气概感染了钱栴。他从此毅然奋起,专心吟咏诗词,写下了好些悲壮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