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官员,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回家。 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内英才云集,日后于已不利,就以朝廷名义把许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从秦王府中调去外地任职。 房玄龄当时对李世民讲:“府僚去者虽多,不足惜也。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之才。大王您如果想经营天下,非此人不可!”李世民大惊,忙把已经调离的杜如晦追回。 在平定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过程中,杜如晦作为李世民高参,对军旅戎事剖断如流,深为时人敬服。 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讳,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随即就借机向高祖李渊讲房、杜两个人的过失,把他们调离李世民的秦王府。 杜如晦虽然被外调,暗中不时潜回李世民处替他出主意。“玄武门之变”成功后,他的功劳与房玄龄相等,不久就被太宗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 贞观初年,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定典章,品选官吏,好评如潮。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重,李世民亲自去他家中探望,抚之流泪,在他咽气前超升其子杜构为尚舍奉御。即使皇帝如此贵重其人,杜如晦仍旧抗不过疾病之侵,死时年仅四十六。 太宗哭之甚恸,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并手诏为制碑文。后来,有一次唐太宗吃块美味的香瓜,不知何因忽然忆起杜如晦,怆然泪下,遣人以所食之半奠于这位文臣的灵牌前,并不时送御馔祭奠。在杜如晦的每年忌日,太宗都派人到他家里慰问其夫人儿子,还一直保持其公府的官吏僚佐职位。“终始恩遇,未之有焉。” 杜如晦二儿子是尚城阳公主的驸马爷,后来因牵涉进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中被斩。袭爵的长子杜构本来官为慈州刺史,因弟弟一案也坐贬岭南,死于边野。不知晚年的李世民,是否因为三子迭叛而伤透了心神,再也顾及不到这位功臣的后人了。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 魏征,字玄成,巨鹿曲阳人。魏征自少孤贫,但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而是选择了一个偏门,出家为道士。他为人好读书,多所通涉。隋末时,见天下渐乱,他特别偏重阅读春秋战国那些纵横家的著作。李密起兵后,他前去投靠。后来又被窦建德抓到,因其有才,被拜为起居舍人。建德被擒后,太子李建成闻其名,引为直洗马,对他非常敬重。魏征当时见秦王李世民勋业日隆,常常劝李建成早早除掉这位兄弟。 玄武门之变,建成被杀后,李世民亲审被抓获的魏征:“你离间我兄弟关系,为什么?”魏征回答:“皇太子如果早听我的话,必无今日之祸。”其实李世民早就钦闻魏征大名,根本不想杀他,登基后拜其为谏议大夫。 实际上,太子李建成也是个不错的人,只不过自己被杀后,完全失掉了“话语权”,后来的太宗臣子肯定会大捧李世民,极力贬低李建成。即使是选取《太宗实录》好多资料写成的《资治通鉴》,也有“太子颇仁厚”的记载,而且,有一次李元吉要“手刃”秦王李世民,太子建成还“阻之”。据现有史料分析,李建成在唐朝立国时也多有功勋,根本不是阴险狡诈之人,后来全被太宗的史臣抹杀掉功绩。虽然太宗在唐朝开国时武功甚丰,但这些并不是能当皇帝的必然本钱,嫡子袭位才是封建社会的正理,如果能打能杀就能当皇帝,那肯定是乱世。太宗后来肯定也内疚,从他后来参加重新安葬哥哥时“哭之甚哀”的表现,就可窥见一斑。 太宗即位之初,励精政道,多次于内殿与魏征深谈,访以天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性又抗直,无所隐瞒。他常常犯颜进谏,神色不移,其事迹史多记载,文章多多,故不详述。贞观七年,进封郑国公。 贞观十六年,魏征病故,时年六十四,当夜太宗李世民梦见魏征“如平生”。太宗为其辍朝五日,赠司空,谥文贞。 值得一提的是魏征身后事。魏征曾经向太宗密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相才能。魏征死后,杜正伦以罪获黜,侯君集谋反被诛,李世民就怀疑这位“老实人”有因私营党的嫌疑。后来,太宗又知晓魏征曾把自己给太宗的谏诤言辞书稿给史官褚遂良观看,有博名之嫌,更加不悦,手诏下令罢掉先前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怒极时还“亲仆其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 无论如何,史书皆对魏征极言赞美:“智者不谏,谏或不智。智都尽言,国家之利。郑公(魏征)达节,才周经济。太宗用之,子孙长世。”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 下一篇: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