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一台湾,清朝曾经做过多次努力。康熙二年十一月,施琅统领降清的军官进发台湾,行至半路由于飓风的阻挡而失败了。 次年十一月二十日,施琅率军第二次出征台湾。二十九日,舟师驶入外洋,又遇飓风,"迫于无奈,只好返回蓼罗"。继而,连日狂风大作,施琅等只得驶回金门,暂避风浪。 康熙三年四月十六日,施琅率军再次"进发台湾"。十七日,到澎湖口"骤遇狂风大作,暴雨倾注,波涛汹涌,白雾茫茫,眼前一片迷漫"。施琅所率战船被巨浪凌空拍击,人仰船倾,悲号之声,犹如水中发出,情势十分危急。他所乘战船,也飘流至南方,直到十八日巳时,方驶至广东省潮州府。 几次出兵未果,施琅被康熙以商量台湾事宜为名调入京城。施琅进京后,朝廷撤了施琅的水师提督之职,授内大臣,晋伯爵。对台湾的策略,清廷这时转而"循于招抚"。施琅在京城任内大臣,一等就是十三年。 1681年,大学士李光地向康熙帝推荐施琅征台。七月二十八日,施琅重新回到了福建,全力准备征台。施琅认为,征台的关键实际在于攻澎湖。因为澎湖的位置处在福建与台湾往来的航道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历来被称为"漳泉南户"。施琅决定采取速战速决、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历经一场惊险激烈的征战,施琅终于在七天之内取得胜利。 在非常漂亮地结束澎湖之战后,台湾岛不战而降。 |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