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胜利的最根本途径是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虚实篇》指出,善于指挥作战的,必须“致人而不致于人”,即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这一名言历来受到兵学家们的重视,《李卫公问对》就说,古代兵法千章万句,最重要的无过于“致人而不致于人”。主动地位的取得不能靠空想,而要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去努力争取,后世历代注释家都把《孙子兵法》中这一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争取主动地位、造成有利态势的观点称为“造势”。《孙子兵法》阐述了若干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争取和造成主动、避免和摆脱被动的原则和方法。 战争由于其概然性和不确定性的程度较大,总是带有一定的冒险性。为了缩小冒险系数,避免陷于被动,指导战争全局的最重要的原则应是力求速战速决。 孙武说:兵贵神速,既使指挥艺术稍拙劣些,也要力求速胜,决不可为讲究指挥的工巧而旷日持久。《作战篇》详细阐述了兵贵速、不贵久的道理,指出进攻时的旷日持久在经济上容易加大国家财力消耗,导致财政困难;在政治上容易加重人民负担,影响生产发展,激化社会矛盾;在外交上容易被别国所乘,四面树敌;在军事上容易挫伤军队锐气,耗尽军事实力。 一旦内忧外患同时袭来,即使智谋高超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如何争取速战速决呢?首先要以谋取敌,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免攻坚;其次要以战养战,因粮于敌,即缴获敌军辎重物资补充自己,既可减少后勤供应上的负担,可少征百姓的赋役,又可给敌人造成困难;其三,奖励士卒,鼓舞士气,优待俘虏,瓦解敌人。 争取主动权的首要原则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孙武说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奥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其最有效的办法是突然袭击。为了保障突袭的顺利,战前要秘密决策,防止泄露,要正确地选择进攻时机,正确地选择主攻方向,一旦有机可乘,就要迅速乘机而入。也就是战争开始之前要像处女那样沉静,不露声色;战争开始之后,要像逃脱的野兔那样迅速果断。 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打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瞬间给敌人以沉重而猛烈的打击,一举打乱其指挥和部署,压制其士气和战斗力。 收到使敌人前后不相策应、众寡不相依靠、官兵不相救援、上下不知所御、溃散难以聚合、聚合难以整齐的效果。在战略进攻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没有比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更能以较少的代价、较小的力量换取较大胜利的了。因此,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成了战争史上应用最广泛、威力最强大的手段,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机动快速势若迅雷的现代战争中,它更是军事家爱不释手的法宝。 要掌握主动权,重要的还必须遵循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攻虚击弱的原则。《孙子兵法》认为这是先有了取胜把握才寻求同敌人交战的首要条件。集中兵力的原则,不仅是指己方兵力集中的一面,还有分散敌方兵力的一面。一般来说,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就会空虚;备左则右寡,顾右则左绌;如果到处都防备,就会处处兵力薄弱。所以我方兵力优势的形成,就在于迫使敌人处处设防,不得不把兵力分散开来。 我军兵力集中于一处,敌人兵力分散在十处,这就造成了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劣势的敌人,以一击十,就像转动圆石从八百丈高山上滚下来那样,取得胜利易如反掌。用兵如流水,水流动时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则应避开敌人坚强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的主攻目标就是敌人既要害又虚弱的地方,所以攻虚击弱与以众击寡意思是一致的。用自己的严整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对付敌人的轻躁,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不去攻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之敌,不去攻击阵营堂皇实力强大之敌,等等,这都是避实击虚原则的具体运用。懂得了虚实之道,就会像以石击卵一样省力。 兵不厌诈为了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众击寡、避实击虚的目的,必须用巧妙的伪装迷惑和欺骗敌人。《孙子兵法》第一次在我国军事学术史上鲜明地提出了兵不厌诈、用兵是一种诡诈之术的战术原则,把这一原则看成是争取作战主动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兵不厌诈,就是伪装和欺骗,孙武称之为“示形”。 当时的“示形”主要是利用天然遮障,设置假目标和实施佯动或牵制性的进攻之类来迷惑敌人,隐蔽自己的战斗配置、兵力部署和作战意图。“示形”的目的是察明敌人情况,而不使敌人察明我之情况。这除了要善于隐蔽自己不使目标暴露,还要善于积极制造假象,引导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 《计篇》列举了兵不厌诈的12条战法,人们习惯称之为“诡道十二法”。 包括强而示弱、进而示退、声东击西、将计就计等。《势篇》进一步指出,制造假象必须有与假象相反的实力做基础,如果作战要假装混乱,战前必须有严明的法纪;战时要伪装怯懦,战前必须有勇敢的素质。部队实治而敢于示敌以乱,是因为组织有序;实勇而敢于示敌以怯,是因为态势有利;实强而敢于示敌以弱,是因为兵力优势。没有实力条件做后盾,不对敌情我情洞若观火,盲目地唱空城计是十分危险的。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真经实论成就霸主业——《管子》
- 下一篇:人体宇宙生命揭秘——《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