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中,真正能给读者以人生启迪的并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巴金的《家》就是杰出的一部。它对中国现代青年人生道路的影响之大,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巴金创作《家》时,年仅27岁。他以青年人的激情,描写了他那一代青年为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而进行的勇敢斗争和不懈追求,引起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共鸣,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至今仍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巴金生活的家与巴金艺术的家巴金,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大地主家庭。 少年时代深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尤其憧憬无政府主义的社会理想,参加过无政府主义秘密团体,对封建大家庭内部的勾心斗角和专制统治深恶痛绝。 为反抗家庭,追求新思想,1923年离家到南京等地求学。1927年初,赴法留学。 在法国期间,为排遣生活的寂寞,开始创作,写出了处女作《灭亡》。1928年底回国后,全力投入文学创作,成为多产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前一部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人的斗争。后一部描写了一群无政府主义革命青年的恋爱生活和献身精神,艺术上不很精致,但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反叛社会的激情。抗战胜利不久,写出了反映抗战期间大后方底层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寒夜》,风格深沉含蓄,艺术上达到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地步。这部作品80年代曾被搬上银幕,由潘虹、许还山主演,轰动一时。 建国后巴金创作渐少,文革期间受到残酷迫害。文革后重返文坛,成为最活跃的老作家之一。主要创作为《随想录》,对自己一生的生活、创作道路进行了全面总结,赢得了普遍尊敬。 《家》开始创作于1931年。在上海《时报》上连载,初名《激流》。巴金在《激流。总序》中说:“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 《激流》结束时,只写了一年内的生活,时间相差太多,于是出单行本时,巴金便改名为《家》。并说,已发表的只是《激流》的第一部,还有第二部《群》,它将描写社会,写主人公觉慧到上海以后的活动。可是,这部预告过的《群》后来一直没有写成,倒是由于偶然的原因,巴金从《家》中淑英的线索发展开来,又创作了另一个少女蕙的故事,写成了《春》。为了交代高家的最后结局,巴金又写了《秋》,写了高家的“树倒猢狲散”,结束了这个大家庭的历史。《家》、《春》、《秋》合起来,就是《激流三部曲》。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历来得到读者的高度评价。巴金自己也说,他本人很喜欢这部作品,因为这部作品表现了他很多的爱和恨。《家》中所描写的高家,就是以他自己的家庭为原型创造出来的,其中的许多人和事,都有现实根据。巴金曾说:“书中人物都是我爱过和我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有原型,高老太爷就是巴金的祖父,觉新就是巴金的大哥,克明是巴金的二叔,克定是巴金的五叔,觉民有巴金三哥的影子,觉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巴金自己。 但这并不是说《家》是巴金的家史。巴金曾说,他要写的是“一般官僚地主家庭的历史”,所以,作品中的很多人和事都是巴金根据自己的观察加以典型化,加以虚构的。生活中,巴金的大哥自杀了,作品中的大哥觉新并未自杀。《家》中的大嫂瑞珏到城外生小孩,难产而死;巴金的一个嫂子虽到城外生产,却并未死去。巴金还多次声明,觉慧并不是他自己,觉慧要大胆得多。所有这些改造与虚构,都是为了使作品更集中、更强烈、更具普遍性。 堕落者受害者叛逆者《家》描写了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从1920年底到1921年秋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揭示了这个封建家庭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为青年人指出了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 高家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封建家庭,祖孙四代。高老太爷是一家之主,妻子已死,有一妾陈姨太侍候。高老太爷有五个儿子。大儿子、大儿媳已死,现有大儿子续弦周氏;二儿子也已去世;三儿子高克明;四儿子高克安;五儿子高克定。 孙子辈主要有大儿子家的三个儿子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还有他们的表姐妹梅和琴。第四代是觉新的儿子海臣。另外还有高家的男女仆人几十个。作品既描写了封建家长的专制冷酷,也描写了地主子弟的腐化堕落;既描写了青年一代和下层仆人的悲惨命运,又描写了青年叛逆者的痛苦、挣扎、觉醒与抗争。 高老太爷是一家之主,已经六十多岁。他凭着自己的“奋斗”,为儿女们留下了一份不小的产业,希望儿孙们能过上舒适的日子,能光宗耀祖,完全按他的意志行事。他反对觉慧参加学生运动,为觉民包办婚姻。他不把丫头当人,把十六七岁的丫头鸣凤送给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冯乐山做妾。鸣凤自杀后,他又以婉儿代替。可以说,他是一个残酷无情的卫道士,是封建思想的体现者,是封建权威的象征,但他最终失败了。深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觉民、觉慧勇敢地进行斗争。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沉沉大地上的巨雷——《呐喊》
- 下一篇:刘继兴著作《历史上那些牛人们》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