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好书推荐 >

制胜之术智慧圣火——《孙子兵法》

发布时间:2010-10-20 09:18:49 来源: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诸侯争霸、烽火连天的春秋末年,吴王阖闾也决心同楚国大战一场。正当他为缺乏主将颇犯踌躇之际,大臣伍子胥一连七次把好友、齐国人孙武推荐给他。孙武带上自己那蔚为大观的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特的见解,引起了吴王的共鸣。在三令五申教战妇人,不受君命斩二美姬之后,孙武被任命为将军。纵横捭阖、戎马倥偬30载,西破强楚,攻入郢都;北威齐晋,显名诸侯,为吴国的兼并称霸立下赫赫战功。

  孙武晋见吴王时带的那部兵书,经过后人某些整理或补充,便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而又保存得较完整的军事巨著——《孙子兵法》。

  我们今天看到的《孙子兵法》,共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十三篇,内容涉及军事学上除技术科学之外的许多领域,诸如战略学、战术学、军事地理学、军事地形学、军队后勤学、军事训练学、军制学、军事哲学,以及军事运筹学、军事心理学等等,总结了春秋时期长期战争的经验,揭示了相当广泛的战争规律,提出了许多战略上卓越的命题,具有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原始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在两千多年来的流传中,为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所尊奉,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自古知兵非好战《孙子兵法》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指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既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又是国家存亡攸关的途径,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的。

  《火攻篇》说,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考虑攻战之事,贤良的将帅要认真决定军事行动,不有利不行动,不能胜不用兵,不是危迫不启战。对国家有利才用兵,对国家不利就停止。愤怒可以恢复到欢喜,气忿可以恢复到高兴,国家亡了却不能复存,人死了就不能再生。因此,国君不能因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气忿而出阵求战。切忌以主观轻率的态度对待战争,任何喜怒爱憎等情感因素的干预,任何非理性态度的主宰,都会立竿见影,顷刻覆灭,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死存亡的严重后果。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谋攻篇》进一步指出,战争是一种迫不得已而采取的手段,如果能用政治或外交手段制止敌方发动战争的计划,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要发动战争。

  它说,指导战争的法则是:使敌人举国完整地屈服是上策,击破敌国次之;使敌人全军降服为上策,击破敌军次之。上策是打破敌人的战略企图,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活动,再次是战胜敌人的军队,下策是攻城。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应是既高度重视,又慎之又慎。“慎战”的思想贯穿《孙子兵法》全书的始终。

  这说明,英明的军事家、政治家始终须以国家大局为重,绝非是单纯的好战者。

  成都武侯祠的对联中有一句“从古知兵非好战”,这应视作是后人从“慎战”思想中引发出来的精辟之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争并不因为人们不喜欢它就不存在。孙武说,治国者平时就要经常保持戒备,不要指望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指望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一旦不得已要进行战争,必须做到稳操胜券,即所谓胜利的军队总是有了胜利的把握才寻求同敌人交战;贸然挑起战端,企求侥幸取胜者,没有不失败的。

  《孙子兵法》认为,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各种主、客观条件。就主观而言,必须做到“先知”。所谓先知,就是在全面正确地了解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经过头脑的周密思考而得出的对于战局发展的正确估计,或叫科学预见。它说:明君贤将之所以战胜敌人、取得超群出众的成功,就在于他们做到了先知。先知不是祈求鬼神得到的,也不是只从事物的现象去类比,或者对事物作无根据的猜测,而是决定于充分了解敌方的实际情况。《孙子兵法》反复申述全面了解敌情我情,了解各种有关的客观条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是正确地指挥战争的关键,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一个著名的认识论原则。

  《谋攻篇》说:对敌情我情了如指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或者胜利,或者失败;既不知敌又不知己,那就只能屡战屡败。

  战争决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只了解自己的部队能打,而不了解敌人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知己知彼的同时,还要“知天知地”,即掌握天时地利。

  因为战争不仅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而且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军事家只要既熟知人事,又了解自然,在熟知敌我形势的基础上选择好作战的时机和地点,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千里会战也有必胜的把握。如果情况不明,盲目应战,势必捉襟见肘,左右前后兼顾不暇,那就只好被动挨打了。因此,《孙子兵法》非常重视战前的筹算计划,重筹划甚至更重于作战本身。认为作战之前,君臣筹算于庙堂之上,必须判明各种情况,把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和条件都考察周详,将诸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估计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战略策略。每战都仔细计划,慎重行动,非有十分把握决不贸然用兵,自能战必胜、攻必克。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如果毫无筹算,则只有失败之一途。

相关文章推荐:
  • 徐文长智慧故事三则
  • 三十六计有哪些?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详解
  • 经典智慧故事:烛光填屋
  • 阿凡提智慧故事:从未听过的事
  • 孙武简介,孙武练兵的故事,孙武和孙子兵法
  • 聪明智慧的司马德文最后为何国破家亡?
  • 康熙选择接班人的智慧和手腕
  • 阿凡提智慧故事:明天是世界末日
  • 长孙皇后的智慧故事
  • 难扶的阿斗,其实很智慧
  •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