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好书推荐 >

人体宇宙生命揭秘——《黄帝内经》

发布时间:2010-10-20 09:20:29 来源: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全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计18卷,162 篇,约20万字左右。采用黄帝与臣子岐伯、少俞等六人问答讨论的形式,阐述各种道理。

  《内经》虽以黄帝为名,当然并不能证明就是黄帝的作品,因为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尚无文字,也不可能有如《内经》所记述的那样高超的科学。

  这不过是假托黄帝之名以示自己的学说有本有源,是出自古圣人而已。但《内经》究系何人所作?成书于什么年代?目前尚难于精确查考。根据现存内容来看,其各篇之间,个别论点有矛盾,内容有重复,写作风格不尽相同,许多篇章在时间上可能相差很多年。所以可以推断,《内经》不是一个人的著作,而是许多学术思想相近的医学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的论文汇集。

  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内经》的主要部分作于春秋战国时,秦汉时有某些增补,以后又经过唐宋学者的整理和改编。但有的学者将《内经》与西汉初年著名民间医家淳于意的医学思想及西汉时的重要学术著作《淮南子》、《春秋繁露》进行比较,发现《内经》的医理与淳于意大体相当或略高,在哲学上则与《淮南子》、《春秋繁露》有着更为接近的联系和极其接近的思维水平,因而认为《内经》的主要部分应是出于西汉中、晚期,而不是战国或更早。我们基本同意这一观点。

  《内经》以长期医疗实践为基础,总结出了比较系统、完整、具有我们民族医疗特点的医学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这些基本理论和原则,不仅指导了我国秦汉以来的医学发展,成为中医理论和诊断治疗所遵循的根本准则,而且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实践。除医学之外,《内经》还记录了秦汉以前的许多其他方面的科学成就,包括天文学、历法、气象学、地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等,内容十分丰富。

  古代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医学、天文学往往和哲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这一方面,《内经》表现得尤为突出。它把医学理论自觉地建立在古代朴素哲学的基础之上,因而对当时一些重大的哲学问题作了研究,并将自然科学所取得的先进成果,从哲学的角度作了概括和阐发。这就使《内经》不仅成为我国科学史上的巨著,而且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有必要戴上哲学的眼镜去透视《内经》的原理。

  元气——唯物的自然观《内经》认为,宇宙的始初元素是“气”。说在那浩渺无垠的宇宙之中,充满了气。万事万物都是由气化生而成的,所以气又称“元”。

  由元气分化出金木水火土五运之气和阴阳二气,以及由阴阳二气演变成的六元之气,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六气,再而生成日月、星辰和人类生存的大地。在阴阳五运的作用之下,大气流转,九星明悬,日月五星周而复始地运行。于是在大地上出现了阴阳消长、刚柔生杀、昼夜明暗、四时交替、寒暑相移。有了这一切,自然界的事物才出现了无限多样的品类,它们生发败谢,永无止息。《内经》所说的气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质颗粒。

  它无形、无状,变幻难测,但不是虚无,而是可以被人们感知的。例如天气、地气、风气、寒气、暑气、燥气、湿气、火气,以及人体中的“营卫脏腑之气”等等,种类繁多,不胜枚举。由气可以直接化生出具体的事物,因为气本身就是物质性实体,气和物是统一的,气和物之间只有形态的区别,而无实体性的差异。

  《内经》认为气不是僵死不动的,而是充满了生机。由气构成的自然界,永远处于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之中。万物的形态、特性和运动法则各不相同,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受气的推动。例如《内经》认为天文气象的变化,根源于天气与地气的升降作用。《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气有向下沉降的作用,地气则具有向上升腾的能力,所以气之升降,造成了天地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地气升至高空则变成了天气,于是又向下降;天气降至地表则转化为地气,于是又向上升。天地上下之间相引相召,升降沉浮的运动互为因果,大气就是这样在天地之间进行环流,从而产生了风、雨、晴、阴、寒、热、燥、湿等各种气象变化。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死成毁,就在天地之间大气的升降作用中进行。

  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也是靠气的推动。气既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形式之一,又是人体机能的动力来源。《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人体内的正气产生于水谷饮食。食物在胃中经过腐熟化作精微之气,由脾转输于肺,以至所有脏腑。那些清的是“营气”,浊的是“卫气”。营气行于经脉之中,卫气行于经脉之外。营卫之气沿经脉循行周身,终而复始,在生命过程中无休无止。

  卫气慓疾滑利,有温肉、润肤、控制气孔开闭的作用。当邪气侵入人体时,卫气就会起而抗争,保卫机体的健康。营气营养五脏六腑四肢关节,使整个机体发挥生命的机能。《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循行于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血气皆上达于脸面而行至五官空窍。

  那些“精阳之气”上行于眼睛而形成了视力,那些“别气”行至耳朵而形成听力,那些“宗气”上行出于鼻孔而形成嗅觉,那些“浊气”出于胃、行至唇舌形成味觉。即眼耳鼻舌的感觉能力也来自气的作用。

相关文章推荐:
  • 揭秘:毛泽东的真实身高
  • 关于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
  • 揭秘清宫剧古代妃子真实照(图)
  • 揭秘戴笠死亡之谜,戴笠是怎么死的?
  • 揭秘周恩来为什么一生没有儿女
  • 揭秘:古人眼中最美乳房的标准(图)
  •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被咬掉生殖器而死
  • 揭秘:希特勒为什么杀犹太人
  • 揭秘:古人如何检验新娘的贞操(图)
  • 揭秘邓小平一生中遭遇的七次暗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