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大,不断侵吞东方六国,扩大自己的版图。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魏安釐王四年(公元前273年),秦国又派军队攻打魏国,魏国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联军被杀十五万,最后还是被打败。魏将段干子提议割地向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的,就像抱薪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苏代的话见于《史记·魏世家》"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一般理解是:抱着柴草去救火。抱就是抱。这不是"引火烧身"吗?"薪不尽,火不灭",这抱着薪的人不早烧死了吗? 《康熙字典》"抱"字条说:"与'抛'通,弃也,掷也。""抛"字条下又曰:"或作'抱'。"由此可见,成语"抱薪救火"原意当为抛薪救火也,就是向火势扔柴。"薪不尽,火不灭",是说柴不扔完,火就烧不完。 《史记·李将军列传》:"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一云'抱儿鞭马南驰'也。"《汉书·李广传》也作"抱儿鞭马南驰"。"推堕"与"抱"是同义词,"抱儿鞭马南驰",就是推下胡人少年打马向南跑。这"抱"就是"抛"。 《史记·三代世表》:"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抱之山中,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鸟覆席食之。姜嫄怪之,于是知其天子,乃取长之。" 这是个著名的传说:姜嫄踩了一个大脚印,就怀有身孕,生下一个孩子。姜嫄认为这个孩子没有父亲,脸面上不好看,就将孩子扔在道上,可是牛羊都不踩这孩子;姜嫄又把孩子扔到山里,山里人将他收养了;姜嫄又把孩子扔到水泽里,鸟儿们飞来用羽毛给孩子当被褥,给他叼来吃的东西。姜嫄感到惊奇,知道这个孩子不是凡人,将来会有天下,就养大了他。这个孩子就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后稷。 "抱之山中"就是扔到山里,"抱"就是"抛",与"弃"、"捐"是一个意思。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纸上谈兵,冤枉了赵括
- 下一篇:"土崩瓦解"不是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