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便写作“学”,上半部像两手摆弄算筹,下半部像房子,房子里面是童子。《礼记·内则》说:“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也就是说,儿童到了6岁,便开始教他计算和方位名称。这与学的字形十分吻合。
“习”字商代甲骨文作“习”,上半部的“羽”表示鸟的两只翅膀,下半部的“O”表示日光。鸟在日光中飞翔,两只翅膀不断地反复地扇动,所以“习”又引申为“重复”。《说文》:“习,数飞也”就是这个意思。
春秋末年,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反映了“学”和“习”结合的趋势。“学”和“习”正式合为一个固定词组,则是战国时代的事,最初见于《礼记·月令》的“鹰乃学习”。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留学生”一词的由来
- 下一篇:函授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