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故事 > 文化常识 >

老师的工资为何叫“束脩”?敬重老师之意

时间:2015-09-29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众所周知,工资一般都称作“薪水”,是打柴汲水的意思,语出《南史·陶潜传》:“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就是说,陶潜派一个仆人帮助儿子打柴汲水的意思。后来,人们就把“薪水”引申为工资了。但是,老师的工资为何又称为“束修”呢?这要从束修“束修”一词的本义说起。
  
  “束修”就是一束肉干,又称肉脯,有点类似现在的腊肉。古时候肉是奢侈品,人们吃一次肉不容易,不像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大快朵颐。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只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吃上肉。因此,古时候把有地位的人称为“肉食者”,就是这个道理。晋惠帝听说老百姓没有粮食吃时,竟说出了“何不食肉糜”的雷人话语,成为千古笑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古代肉是多么稀奇珍贵。
  
  古代没有冰箱,一旦有了稀奇珍贵的肉,就先用水将其煮透,然后用盐裹了,放在屋檐下阴干。最后,再十条扎成一束,放起来慢慢享用。当然,这些肉干也可以用来供奉祖先,以求祖先保佑自己能常常吃到肉。言归正传,古人对老师是十分尊敬的,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因此,在孩子入学拜师时,人们一般都要给老师送上珍贵的“束修”作为见面礼。《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说明早在孔子的时候,就有送“束修”投师的礼俗了。
  
  所谓的拜师典礼,就是先向老师鞠躬,然后再奉上“束修”,这样,孩子才算是正式入门求学了。《晋书·慕容廆载记》:“平原刘赞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其世子皝率国胄束修受业焉。”《唐摭言·两监》:“龙朔二年九月,敕学生在学,各以长幼为序。初入学,皆行束修之礼。”《宁海林贞妇方氏墓志铭》:“训饬诸子从师问学,束修不足,脱簪珥继之。”这里的“束修”指的都是给老师送的见面礼。东西虽然不多,但已经能显现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给老师的见面礼不一定就是“束修”了,也可以用其他礼品来代替,如唐朝就有人送酒肉或者丝绸之类的东西,以代替“束修”。东西虽然变了,但“束修”作为给老师见面礼的名词不但没有改变,连后来给老师送的学费、酬金或者工资也都称为“束修”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黄公道:‘今日这边所得束修之仪多少?’郭信道:‘能有多少?每月千钱,不勾充身,图得个朝夕糊口,不去寻柴米就好了。’”《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你既然有志学洋话,为什么不去拜一个先生,好好地学上两年?一个月只消花上一两块洋钱的束修。”还有巴金的《春》:“人家每个月拿八块钱的束修,教你们这样的学生,也不好意思。”等等,这里的“束修”就是酬金、工资的意思了。
  
  如今,几乎没有人再把老师的工资称为“束修”了,更没有人把“束修”作为学费交给老师,当然,更不提倡给老师送礼什么的。然而,我们需要了解“束修”一词的来历,它有利于我们阅读古文,也让我们了解敬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关文章推荐:
  • “全球最性感老师”被人肉
  • 23岁老师晒艳照请全班看
  • 关于名人尊敬老师的故事
  • 古代尊师重道的故事,尊敬老师的故事
  • 陈秋影:习大大难以忘怀的中学老师
  • 赞美老师的成语
  • 对毛泽东影响较大的八位老师
  • 高三老师对毕业生的寄语100句
  • 90后美女老师的傲人身材
  • 韩国雪肌女实习老师走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