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故事 > 文化常识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真实含义

时间:2015-05-09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流传千古、妇孺能诵的《静夜思》,其动人之处,在于平淡自然、意象真切、蕴意绵绵,读起来朗朗上口,声韵铿锵。不少人在儿童时代就能背诵如流。历来读书人无不赞赏这首信口而成、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佳作。毛泽东在圈评《唐诗三百首》时,对李白此诗,打上了三个大圈,称赞不已。
  
  可是,很多年来,对于如此简单的二十字诗,却出现了两处误解,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到诗中的含义和李白所处的境况,即李白何时、何地“思乡”。绝大部分人只是望文生义,把“床前”的“床”误认为是“寝卧之床”,将“疑是”的“疑”误解为“怀疑”。其实,李白此诗所说的“床”,是指“井栏”、“井垣”;“疑是”的“疑”是“比拟”、“比喻”之词,应该解释为“拟似”而不是“怀疑”。
  
  “床前明月光”的诗境是秋夜月明之下筑有水井的庭院,而不是抒写汉唐人席地而居的室内起居中的感受。李白诗集,宋代才见版刻,清中叶乾隆以后,尤其是《唐诗三百首》流行之后,《静夜思》广为流传。但因为后人远离汉唐人的室内生活制度,不熟悉当时墙上的直棂窗或高处设置的瓮窗,透过它很难看到庭院的事物或感受这些事物,以致注家都误释为“床”。专家考证,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地点在今湖北安陆,李白置身在秋夜朗月下的水井边上,举头望明月,而非床前望明月。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床作井栏、井垣解,自古有之。《古乐府·淮南王篇》有句:“后园凿井银作床。”李商隐在《富平侯》诗中有句:“不惜金弹飞林外,更筑银床在井头。”杜甫亦有诗句:“露井冻银床。”这些诗句,“床”与“井”连在一起,就很清楚地表明这些“床”即为井栏。www.lishi54.com
  
  如果把古人的床全部理解成睡床的话,是很容易闹笑话的。例如李白在《长干行》中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难道小朋友会骑着竹子绕“睡床”而玩耍吗?清末大画家青藤老人亦有句曰“流水细分床畔响”,难道“睡床”之畔有水流吗?
  
  另外,“疑是地上霜”的“疑”字,常有人把它理解为“怀疑”,把这句释为“怀疑地上有霜”,这样解释是不准确的。“疑是地上霜”是用了诗歌“比”的手法,“疑”是比拟、比喻之词,解释为“比如”、“好像”、“类似”、“仿佛”才恰当,即“好像地上的霜”。李白曾有《望庐山瀑布》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宋代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的“疑”字,当“好像”或“仿佛”解。宋代秦观有诗句“弱柳迎风疑举袂”,说的是迎风的纤纤杨柳,好像美人扬袖作舞一样。南北朝大诗人庾信的《舟中望月》“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是指:当空明月光,疑是山有雪;岸边皎亮白,不关是沙澈。这个“疑”字,亦作“好像”解释。
  
  李白崇仰南北朝诗翁,特别是阴铿,所以,杜甫有句:“李白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李白也师学庾信,很明显,在《静夜思》里的头二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取法和植根于庾信所吟的“山明疑有雪”,而又青胜于蓝。
  
  总而言之,李白诗“疑是地上霜”,应释为“井栏前的月色,好像地上铺满一层洁白的霜”,因为李白此诗开头便已清楚地写出了井前的明月光,又怎么会“怀疑”是地上霜呢?作“怀疑”解乃前后矛盾,不合李白写诗的风格。
相关文章推荐:
  •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么死的?
  • 揭秘:毛泽东的真实身高
  • 南造云子简介,南造云子真实照片
  • 岳飞简介,历史上真实的岳飞
  • 揭秘清宫剧古代妃子真实照(图)
  • 历史上真实的“日本鬼子进村”照
  • 耶稣是否真实存在过?
  • 历史上真实的杨靖宇,杨靖宇之死
  • 日本书中的真实慰安妇
  • 你不知道的真实历史事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