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很显然,“刊”在这里被解释成“表达、发表”的意思,就是说“这文章很糟糕,不值得表达、刊登出来”。
实际上这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要想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就得追根溯源。
古代没有纸,在造纸木产生之前,古人写字时用竹简、木牍。竹简、木牍均是用以记事、书写的狭长竹片、木片。成语“罄竹难书”中的“竹”就是指写字用的竹片。
古人在简上刻写字,远没有在纸上书写方便,刻写错了也不容易涂改,只能用一种叫“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重写,这种行为叫“刊”。“刊”便是消除、修改的意思。《说文解字》:“刊,裰也。”段玉裁注释:“凡有所削去,谓之刊。”因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
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不刊之论”最初源于“不刊之书”,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
直到宋代才出现“不刊之论”,如宋熙宁七年,郭若虚着《图画见闻志》中云:“唐室已上未立曹吴,其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推时验迹,无愧斯言也。”
所以,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语境与背景,把“无须改动的好文章”理解成为“文字粗劣,不能刊登的文章”,虽然只错了一个字,却已谬之千里。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古代“跳槽”的含义:不是换工作
- 下一篇:“衣冠禽兽”的含义,“衣冠禽兽”本意是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