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故事 > 文化常识 >

西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时间:2014-07-12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原标题:西汉时西瓜自非洲传入中国:贵族专享 名叫寒瓜
  
  古人把西瓜叫“寒瓜”
  
  瓜是个古老象形文字,这个字两边像瓜蔓,中间瓜藤垂下,结出一个又圆又大的果实,就是瓜了。瓜字虽早已有之,不过,西瓜原产非洲,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那是西汉以后的事情了。
  
  中国自西汉时起开设了与非洲大陆之间的海上通道,自非洲大陆起,途经斯里兰卡及南洋诸岛,最终从福建沿海登陆。在西汉时期,西瓜正是沿着这条线路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在那个时代,只有皇室成员以及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享用西瓜。不过,当时西瓜的还不叫西瓜。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里,曾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陶弘景提到的这个寒瓜,就是西瓜。也就是说,西瓜最早传到中国时,名字叫寒瓜。
  
  西瓜这个名称的出现,是在南宋,至于为什么叫西瓜,有人认为,在唐代西瓜经丝绸之路从西域进入中原,并因此得名。
  
  “8424”的名字里藏着它的身世
  
  西瓜的名字叫了1000年,不过,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西瓜,又有了许多有趣的名字。现在南京最常见的,就是以数字命名的“8424”了。这个听上去像个秘密代号的名字,源于它的“出生日期”。
  
  “8424”最早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育种专家吴明珠培育的西瓜品种。是在1984年几十组试验配比组合中,表现最为出色和优秀的第24组配比,名字也由此而来。8424最初在上海南汇育种培育,后来也在其他地方种植。正宗的8424,种子都来自新疆。
  
  除了8424,南京的夏天还有“小兰”、“特小凤”“京欣”等品种的西瓜。小兰是小型瓜,瓜瓤是黄色。京欣是中型偏大的瓜,最初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京”自然取自北京,“欣”则取自当时课题组特邀的日本专家森田欣一的名字。特小凤也是小型瓜,形状像橄榄球。
  
  特小凤和小兰,名字都有个“小”,和瓜型本身有关。浙江大学的张明方教授,还曾研制出了一种叫“小芳”的西瓜,这种西瓜皮硬而坚韧,便于运输,西瓜的个头小、花纹秀气。不过,“小芳”主要在杭州本地种植,南京市面上难得一见。
  
  南京市场上的西瓜,一年四季“籍贯”有别
  
  由于物流发达,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西瓜。不过,在南京,不同季节吃到的西瓜,籍贯可是大有区别。
  
  众彩市场办公室主任沈家安告诉现代快报《发现》周刊记者,黄梅季节结束之前,在南京市场上销售的“8424”“小兰”“京欣”,主要来自苏北和安徽,江宁横溪也有一部分。黄梅天过去之后,山东的瓜大批进入南京。等到三伏天结束后,北方的河北、河南等地的瓜熟了,大批进入南京。再往后,到了中秋国庆以后,辽宁、吉林的瓜进入南京。和江苏本地瓜相比,这些远道而来的北方瓜,由于生长期较长,个头都比较大,十多斤二十多斤的都有。等到了春节前后,南京市场上的瓜,主要来自海南、广东、广西,市民到饭店吃饭,饭店果盘里的西瓜,主要就是海南的无子瓜。春节前后,南京还有从云南和越南来的西瓜,颇有名气的黑美人,就是这个方向来的。春节往后,到了春季,南京市场上的大棚瓜比较多。再往后,又是本地的露天瓜上市,如此循环。
  
  西瓜个头的变化,映射出时代变化
  
  入行30多年的沈家安说,从西瓜个头的变化,也能看出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十年以前,大西瓜受欢迎,因为那时候人们收入低,家庭人口又相对多,花点钱买个西瓜大家分着吃,吃不掉就留着下次吃。现在,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少是三口之家,孩子长大出去了,就剩老两口,一个大西瓜根本吃不掉。另外,随着人们收入增多,生活质量提高,更加注重食物的新鲜,大西瓜就不怎么受欢迎了。
  
  因为市场发生了变化,所以,专家们也调整方向,特小凤、小兰一类的小型瓜就有了市场。当然,在有些地方,比如宾馆、饭店,大瓜的需求量还是很大,宾馆、饭店的果盘,都是用大瓜做的。
相关文章推荐:
  • 中国古代十大最彪悍的情人
  • 中国军人最有血性的一张照片
  • 图说:新中国四位总理
  • 中国人不得不记住的十个日本人
  •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
  •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十大美女
  • 中国历史上最美的五位皇后
  • 中国最美10大校花排行榜
  • 新中国三位总理的经典语录(图)
  • 上下五千年 -- 中华历史故事网在线阅读
    顶一下
    (4)
    57.1%
    踩一下
    (3)
    42.9%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