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曲折的刺杀历程 史坚如与邓荫楠受命后立即赶赴广州部署武装起义。由于军械未能按时运到,原定夏历七月某日起义的计划被迫延期,而原本在惠州部署的起义却因泄密而被迫先期发动了。一起一落之间,起义的力量一时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清朝两广总督德寿闻惠州起义大惊,急忙调派大队清军前去弹压,郑士良的惠州起义军处境危急,而原本起牵制作用的广州起义力量准备严重不足。为了打乱清军的部署,瓦解清军军心,鼓舞革命党人与起义军的士气,于是史坚如提议将起义改为暗杀清朝当时在广东的政府首脑德寿。 1900年10月28日夜,广东巡抚衙门戒备森严。史坚如与另外三个同志夜以继日地挖掘地道,直通德寿的卧室。挖毕地道,他们又埋炸药,设引线,十月二十七日凌晨,点燃了引线末端的香火后,就锁上房门,迅速撤离,赶到了开往香港的轮船上。 也许好事多磨,过了预定的爆炸时间仍不见动静,史坚如估计炸药因故未爆,毅然让其他同志避走香港,自己重新回到居室,才发现导火索因潮而灭了。于是,史坚如忍着饥饿守在屋内,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估计德寿已回到卧室安歇,又点燃了导火索,眼看着导火索吐着火舌燃向地道的那一端,史坚如才迅速撤离。 紧张了一天,德寿以为万无一失了,最后才安然就寝。然而,他哪里知道,自以为牢不可破的巡抚衙门内宅地下,有着他意想不到的惊喜。 “轰!”地一声巨响,撕破凌晨的寂静,巡抚衙门8间房屋和两丈多长的后墙,被炸得瓦砾横飞,墙垣倒塌。其实当时史坚如准备的炸药量足够将整个巡抚衙门夷为平地,但因为缺乏经验,没有配备足够的雷管,炸药仅爆炸了一部分,而德寿所在的卧室远离爆炸的中心,所以只是从床上震到了地上,逃过一死。 烈士之魂染遍九州 经此一炸,当事人德寿虽然有惊无险,但也极为震怒,下令严查此事,一时间广东之地人人自危。在朝廷爪牙的努力下,史坚如在逃往香港的路上不幸被捕。 关于史坚如的被捕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的行踪被清朝密探郭尧阶掌握,最后不幸落网,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他亲叔叔的出卖导致。 史坚如年纪虽轻,但是在狱中的坚贞不屈却令人动容。负责审讯的南海县令裴景福软硬兼施,先以礼相待,以利诱人,但史坚如却不受笼络,把裴景福当猴耍。后来裴恼羞成怒动用酷刑,企图迫使他供出革命党内情。 在遭受惨无人道的火烫烙和拔掉手足指甲等各种酷刑后,史坚如仍然毫不屈服。他入狱后,革命党人一直没有放弃营救的努力,但都没有成功。 1900年11月9日,史坚如在珠江天字码头英勇就义。行刑前,清朝官员问他有什么话要说,史坚如一声慨叹:“我好后悔啊!”清朝官员以为他屈服了,问道:“悔什么,恨什么?”史坚如仰天大笑:“我恨我没有炸死德寿!”这是史坚如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铿锵之语,随后英勇就义,年轻的他当时只有二十一岁。 史坚如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义举却开启了民国早期革命志士的暗杀风潮。在那个年代,革命党人没有根据地,没有军队,依靠自己的满腔热血只为实现自己复兴中华的信念,后来着名的民国风云人物,如汪精卫、蔡元培等皆以刺杀一举成名,那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 历史的丰碑 后来,被史坚如轰塌的巡抚衙门后墙被修复,新墙有别于昔日老墙,人们就把这里叫作“新墙头”。再往后,附近一带渐渐变成街道,大家仍然沿用“新墙头”作街名,这条老街在九十年代末已被并入广州市政府大院,如今已经消失不见了。 虽然“新墙头”消失了,但是史坚如的痕迹并没有从世上抹去。中山大学康乐园中轴线上,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叫“惺亭”。这座蓝顶红柱的仿古八角亭,是为纪念三位校友烈士而建,其中一位就是年仅21岁的史坚如。亭中悬挂的古钟,似乎时刻提醒人们铭记历史。 这位少年英雄,现长眠于广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中,墓园大门上有胡汉民题字——“史坚如先生祠”。 也许史坚如的一生短暂而璀璨,但是已被历史铭记,直到今天,依然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永远的丰碑。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那些与蒋介石同名的民国风云人物
- 下一篇:蒋介石到底有没有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