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发表博文《揭开共和国第一国酒的神秘面纱》、《白酒论战正上演三国演义》、《孰是孰非汾酒茅台》以来,引来争论者不断,先有“雨毛毛”,后有“五林至尊”,现在又有个叫做“渡编蠢意”的发博《要论酒史谁最久,河南杜康拔头筹》,看了以后,觉得很有回驳的必要。
渡编蠢意的博文开头就说:9月21日,汾酒在北京开了个会,说汾酒是共和国第一国酒,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众说纷纭。有幸看到了刘继兴老师的博客,发现现在已经是“三国演义”了,不光是茅台,五粮液也加入其中。刘老师最后的话,我可不爱听,好像我们地方酒都是些小混混,不能和你们这三家抗衡,可是要我说,我们河南杜康酒其实是曹魏,我看五粮液和汾酒和五粮液算的上孙刘,茅台其实根本配不上诸侯。
我说这话,不是信口开河,因为要论历史,河南杜康绝对的是老大,汾酒不过1500年,五粮液500年,茅台150年,茅台的前身还是汾酒,所以“三国演义”该是汾酒,杜康和五粮液。
杜康,可谓大名鼎鼎,历史上确有其人,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并无什么奇异的办法。由一点生活中的偶尔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很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作灵感之发明家了。
然而,在古代,杜康只是酒的代名词,以杜康为品牌的酒,历史上很少有记载。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访华,周总理盛宴款待。田中兴至赞叹“天下美酒,惟有杜康”。周总理当即请郭沫若介绍了杜康的渊源和历史,引起了外宾的极大兴趣。后来总理知道这种名酒早已失传,便说:“酒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与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先人在4000年前便发明了酒,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很了不起。以‘酒祖’杜康命名的酒应视为国宝啊。”周总理提出:应“恢复杜康,为国争光”。
后来,河南的杜康故里才开始酿造以杜康为品牌的白酒。好笑的是,竟然出现了持续了30多年的“两伊战争”(伊川杜康和汝阳(古称伊阳)杜康之争)。关于这个纷争,不在本文的探讨之内,按下不表。
现在再来说说汾酒。山西杏花村是我国蒸馏白酒的发源地。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该地区就有了酿酒的习俗,其酿造工艺也沿黄河流域及通商之路逐渐传遍全国。驰名中外的白酒名牌汾酒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不间断传承的历史。而杜康酒早已失传,根本谈不上不间断传承。也就是说,现在的杜康酒的历史短暂得很,不仅比不了汾酒,连历史不长的茅台也比不了。
现代汾酒的奠基人杨得龄先生曾带领汾酒勇夺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大奖(1916年出版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一书和阎锡山时期的督军府历史档案,证实汾酒是唯一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白酒类(甲)大奖章的白酒品牌)。1948年6月,汾阳地区全境解放,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历史悠久的汾酒恢复了生产,并担负起共和国国宴用酒重任。
1948年6月1日,“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营酿酒企业宣告成成立。杨汉三担任汾酒厂首任厂长,迅速恢复了汾酒生产。为首届全国政协和开国大典准备需要的汾酒,就成为汾酒厂成立伊始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1949年6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批示:“要将国内外享有盛誉之汾酒运到北京,摆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宴会上”1949年9月初,为保证这批汾酒在运输途中的安全,汾酒厂工人在警卫班的保护下,经过五天四夜的艰苦努力,分四批把五百余斤汾酒运到了首都。这样杏花村汾酒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款国宴用酒。
1951年周总理根据毛主席指示,对当时政务院典礼局局长余心清的请示做过一个批示,批示包括:国宴要从简,不能浪费,如果用烈性白酒则用汾酒。
汾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人,是传承中华白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国白酒酿造技术的教科书,是见证中国白酒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汾酒文化有着诚信天下的名酒风范和儒雅浪漫的人文情怀;汾酒是中国的酒魂。
汾酒的历史比杜康酒的多了1500年。杜康酒现在不揣己短,出来和汾酒比历史,估计全国人民都笑了。(刘继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