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论战,是上世纪60年代国际共运中的重大事件,对中苏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发生,是中苏国家关系迅速恶化的产物,是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尖锐化的结果。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以后,中苏两党的公开论战硝烟再起。
1963年7月5日,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同苏共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问题进行会谈。中共代表团团长为邓小平,副团长由彭真担任。成员有:康生、杨尚昆、刘宁一、伍修权、潘自力。苏方会谈人员有:苏斯洛夫、格里申、安德罗波夫、伊利切夫、波诺马廖夫、萨丘科夫、契尔沃年科。
在中共代表团到达的当天,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欢迎宴会。席间,寒暄之后,赫鲁晓夫挑起两国间的争论话题,邓小平毫不客气地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辩。当时,赫鲁晓夫气得把餐具敲得丁当响。
正式会谈开始后,首先由苏斯洛夫发言。他准备了一份长达70页的发言稿,讲了两个多小时。他除了攻击中国共产党外,还在发言中大谈他们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和“三和”(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两全”(全民党、全民国家)的观点。
邓小平在后来的发言中立即质问苏方,为什么在谈到双方分歧的时候,苏联对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和撕毁所有合同一事避而不提?邓小平的质问,弄得苏斯洛夫面红耳赤。
这次会谈,双方依然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与邓小平的交锋中,赫鲁晓夫依然没占到任何便宜。
7月21日下午,完成使命的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分乘两架飞机回国。
在北京西郊机场,邓小平和代表团的全体同志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首都群众5000多人的热烈欢迎。
当邓小平走下飞机后,毛泽东上前与他亲切握手问候。这也是毛泽东亲自到机场迎接出国代表团归来的为数很少的一次。
对于邓小平此次率代表团赴莫斯科谈判,毛泽东评价说,代表团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在解释完全胜利是什么时说,代表团没有同苏方达成任何有失原则的协议,这就是完全的胜利。又说,这次代表团取得了完全胜利,完成了任务,做了一件好事情。
毛泽东还说,赫鲁晓夫曾经讲过,邓小平人那么矮,但是一个重量级拳师。事实上是这样,赫鲁晓夫都搬不动你、斗不过你,苏斯洛夫更不在话下。
后来,毛泽东多次在不同场合表扬邓小平“对付苏联人有一套”。此前毛泽东还曾这样评价过邓小平:“这个人政治性强,思圆行方;既有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很有发展前途。”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王平护送周恩来担架过河
- 下一篇:毛泽东破例到机场迎接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