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开放
要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是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的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关系是什么?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和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这一点十分重要。
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因为在中国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还存在不适应以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与障碍。邓小平说:“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这就把为什么要改革和改革的对象说清楚了。
在改革中,邓小平特别重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早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1979年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指明了一条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新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和发展始终相伴随。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改革也永无止境。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老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问题出现,甚至有些原来在改革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的做法,在新的形势下也可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新的阻碍物,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排除。历史正是在这种不停顿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邓小平对这种状况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想得很远,早就指出:“我们不仅着眼于本世纪,更多的是着眼于下一个世纪。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进则退,退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深化改革,而且是综合性的改革,才能够保证本世纪内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个世纪更好地前进。”他到晚年还叮嘱:“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这是很有远见的。
开放,同改革不可分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不可能关起国门来进行。
对外开放的实质是什么?就是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强同各国各地区的各种合作与经贸、技术、人员往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一切对我们有用的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服务。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要同世界上所有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交往,一切有益的经验都要吸取和借鉴。对外开放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国策。
在对外开放中,邓小平特别注重“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大胆地、开创性地提出兴办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区域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进程。
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当然不是照抄照搬外国的东西。邓小平有一段名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当年照抄苏联的经验和模式,没能得到成功。如果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同样不可能成功。不从自己的国情和实际出发,盲目地把人家的东西当成教条照搬过来,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会不会导致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回答:“不会。”他在十二大开幕词中响亮地说:“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他指出:“开放政策是有风险的,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国家机器有力量去克服这些东西。所以事情并不可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为什么在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同时,要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且把它们一起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呢?原因在于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转折时刻,社会上出现过也一直存在一些思想混乱,有些人甚至公开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面对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邓小平态度从不含糊。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篇讲演中明确指出:“今天必须反复强调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因为某些人(哪怕只是极少数人)企图动摇这些基本原则。这是决不许可的。每个共产党员,更不必说每个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邓小平一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并且认为这是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的一个长期任务,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他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讲得最多,而且我最坚持。为什么?第一,现在在群众中,在年轻人中,有一种思潮,这种思潮就是自由化。第二,还有在那里敲边鼓的,如一些香港的议论,台湾的议论,都是反对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主张我们把资本主义一套制度都拿过来,似乎这样才算真正搞现代化了。这种自由化实际上是一种什么东西?实际上就是要把我们中国现行的政策引导到走资本主义道路。”
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发生后,邓小平坦率地指出:“我对外国人讲,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记取并防止今后再发生这样的失误,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邓小平果断地纠正了党在改革开放前长时间内实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但这并不是说阶级斗争在我国社会上完全不存在了。因此,他提醒全党:“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
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从来认为历史的发展有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又从不忽视个人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邓小平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建设、改革中经历过无数严峻考验,经历过千锤百炼,有着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广阔的世界视野,对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意志与要求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从16岁起,在海外发达国家生活多年,对现代化的大生产和社会生活有过直接了解。他思维敏锐、行动果断,在极端困难复杂的局势面前能够沉着地、大刀阔斧地打开新的局面,在全党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威望。在党和国家历史大转折的关键时刻有这样一位掌舵者,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设想,大体上展现在《邓小平文选》中。他谆谆嘱咐:“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些话,分量够重了,永远发人深省。
当《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编辑工作完成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实际上,这是个政治交代的东西。”“政治交代”4个字,说明它是这位总设计师留给后人的嘱托和期望。他说,这本书有针对性,教育人民,现在正用得着。不管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讲的东西都不是从小角度讲的,而是从大局讲的。“其中讲到的事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动摇。就是要坚持,不能改变这条路线,特别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变为事实。”他特别提到“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显然是提醒后人要保持警惕,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为“不知不觉地动摇”有时比明目张胆地发表反对主张更加危险。
邓小平离开我们17年了,但他的话依然时时响起在我们耳畔。17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沿着这位总设计师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迈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积累起许多新的经验和理论成果。这是可以告慰于这位总设计师的。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正是邓小平一生梦寐以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中央继续强调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而有些事不可能在事先全预见到,在实践中又要“摸着石头过河”,努力在沉着冷静和实事求是的探索中推进事业发展。在这个时候,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重温这位总设计师的许多重要论述,觉得格外亲切,也更加深切地感到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林彪叛逃的四大谜题
- 下一篇:邓小平关于反腐的五条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