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是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一直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所在地,为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党中央迁往哈尔滨
考虑到哈尔滨是当时最安全的大城市,与苏联最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支援和帮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地批准哈尔滨为特别市,非常重视这块风水宝地,并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毛泽东在哈尔滨火车站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当时的注意力虽然向东北倾斜,但是哈尔滨毕竟远离中国腹地,从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转移过去很不容易,中间需要一个中转地,于是又选定了华北的避暑胜地承德,准备把承德作为党中央的临时所在地。
在辽沈战役前夕,东北野战军林彪和罗荣桓曾就党中央迁往东北之事去电请示,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毛泽东回电说:“中央必须留在关内,我亦暂不能离开。”
虽然毛泽东和党中央到东北哈尔滨之事暂时放下,但是党中央迁往哈尔滨的准备还在加紧进行。
就在这时,东北战局发生剧烈变化,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疯狂地向东北增兵,抢占交通要道。毛泽东果断地决定,党中央不再迁往承德,中央军委命令,把中央先行警备团就地改编,隶属于冀察热辽军区。
毛泽东改变了主意
1948年4月30日,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
再说当时国民党政府仍然占领着中国半壁河山,要把那些着名人士接到大连再转往哈尔滨,共商建国大事,绝非轻而易举之事。毛泽东、周恩来亲自设想过几种接送方案,经过几番周折,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沈钧儒、郭沫若、李济深等三批民主人士先后经香港安全到达哈尔滨。
黄炎培等第四批民主人士1949年3月14日从香港出发,这时北平、天津已经解放,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中共中央决定新政协会议改在北平召开,黄炎培等于3月25日到达北平。
随着三大战役频传捷报,毛泽东认为不必再远征哈尔滨宣布新中国诞生了,但把新中国的首都建在哪里,他还没有考虑好。
一天,王稼祥和夫人朱仲丽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欣喜异常,他觉得有了可以很好商量这个重要问题的人了。
北平成为理想都城
“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中央虽有考虑,但还没有最后定案。”
王稼祥对此也有所考虑。他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是不是定在北平?”王稼祥的想法正与毛泽东不谋而合,毛泽东笑笑问:“噢,谈谈你的理由。”
王稼祥首先否定蒋介石所在的“南京”说:“现在国民党的首都,虽然自古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的色彩,我们是共产党人,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的缺陷,我们定都,当然不能选在南京。”毛泽东见王稼祥如此坦诚,而又言之有理,极感兴趣地点头表示赞许,并又提出问题说:“西安如何呢?”王稼祥回答说:“西安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今天中国经济重心是在沿海和江南。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适。”
毛泽东又提到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曾经做过多朝都城的开封、洛阳应在考虑之列。王稼祥从经济和交通角度发表意见说:“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变的,加之交通及黄河的水患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毛泽东又兴致勃勃地问道:“稼祥,你认为最合适的建都地点在哪里?”王稼祥受到毛泽东的鼓励,兴致更高,顿有江河一泻千里之势:“我认为作为首都最佳地点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联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重心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与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界长而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致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500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的意见,我们政府的首都应该选在北平。”
毛泽东听了这么痛快淋漓的意见,觉得非常解渴,朗声笑道:“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我们的首都就定在北平了,蒋介石政权基础是官僚资本,因此他定都南京。我们的政权基础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定都北平。”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最后谈话
- 下一篇:毛泽东为何要废干部子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