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认为对敌情不了解,主张不可轻进,他说:君子之谋也,始衷(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人之,不亦难乎?《青溪暇笔》里解释说:俗谓忙遽日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由此可见,所谓三...
据《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鲍子日: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所说的孺子,是指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特别宠爱他的孺子,有一次,齐景公趴到地上,嘴衔绳子,装作牛,让荼当牛骑。荼正玩得高兴,不小心从牛背上跃了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
今天,人们往往把不倒翁一词作为贬义来解,殊不知,不倒翁原本是褒义词。 春秋时,楚国的卞和在荆山得一璞玉,此物外表看去与石无异,然而却是一块真正的美玉。卞和两次将此宝呈献楚王,但楚王总把它看成是一块顽石,便以欺君罪先后剁掉卞和的双足。卞和见无人识宝,便...
人们常把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叫做一窝蜂。 一窝蜂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我国南宋建炎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有一支起义队伍领袖叫张迂,他的绰号就叫一窝蜂。南宋着名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就曾记述道:建炎中,张迂号一窝蜂,拥兵过庙下这个绰号,大有揭竿蜂拥...
相传,朱元璋自小家境贫寒,年轻时与一位也是平民小身的马姑娘结了婚。这位马姑娘长着一双未经缠过的大足。这在当时是一大忌讳。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仍念马氏辅佐有功,将她封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但是,龙恩虽重,而深居后宫的马氏却为脚大而深感不安,在人前从来不...
唐贞观年间,回纥使臣缅伯高,遵照国王命令,带珍珠宝物向唐朝进贡,同时还带了一只他们认为世间稀有的白天鹅。这只白天鹅长得十分美丽可爱,缅伯高亲自用笼子装着护送。到了湖北沔阳地方,发觉天鹅非常口渴,便放它到湖里喝水,一不小心,天鹅展翅高飞,仓促间,缅伯...
雷同一词在文艺评论中已成为一个术语。它是从何引申而来呢? 古时有一种说法,打雷时万物都同时响应。《礼记曲礼》上说:毋剿说,毋雷同。汉代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意思是说,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断其是非,不要取他人之说以为...
三只手一词,源于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喜剧《一坛黄金》。该剧第四幕第四场中,老吝啬鬼龙克里奥丢失了一坛金子,他怀疑仆人。仆人伸出手给他查看,看了一只手,又看另一只,最后不甘心还要看第三只。于是,三只手作为小偷的代名词,便被沿用至今。...
唐代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解送人试。当时荆州南部地区四五十年竟没有一个考中。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意思是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或是荒远落后的地区,讥笑那里几十年没能考上一个进士。唐宣宗大中四年,荆南应试的考生中有个考中了,总算破...
七十二行的说法,人们常以此来比喻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但此说自何而来呢?据宋周辉撰《清波杂志》所载,我国唐代的行业为三十六行,即:肉肆行、宫粉行、成衣行、玉石行、珠宝行、丝绸行、纸行、海味行、鲜鱼行、文房用具行、茶行、竹木行、酒米行、铁器行、顾绣行、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