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国故事 >

鄢陵议事台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10-05 12:25:16 来源: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河南省鄢陵县的马栏镇有一个议台村,村里有一座五亩大、两丈多高的大土台,叫议事台。说来奇怪,议台村周围的土都是黑胶泥,唯独议事台的土和当地不一样,是黄色的莲花土。更奇怪的是,每逢夏夜,远处蛙鸣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而议事台周围却一片宁静,台上连一只嗡嗡叫的蚊虫都找不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把汉献帝从东都洛阳劫持到长安,临走时还放了一把火,烧了洛阳城。建安元年,汉献帝从长安回到洛阳,宫室被烧尽,庄稼被毁光,君臣只得睡在大街上。老百姓没有吃的,都出城挖草根、剥树皮度日。曹操看到这种情况,感到洛阳城一时难以恢复,自己的几十万大军也面临着断绝粮草的危险,心里非常着急。他想:许昌地处平原,又有古都鄢陵,城郭宫室都很完整,不如迁都许昌。他禀明汉献帝后,献帝同意了他的要求,曹操便率领大军,向许昌进发。
  
  部队经过鄢陵县马栏镇时,曹操想要和部将商议怎样解决部队的粮草问题。但马栏镇一带却没有合适的地方。于是,曹操就传令行军的士兵,每人用战袍兜一包马栏镇的黄色莲花土,继续前进。当部队走到现在的议台村时,曹操见地势平坦开阔,便命令士兵将土倒下,堆积起来,筑成了一座大高台。而曹兵取土的马栏镇西南角,却形成了一个大洼,这洼至今还在,叫皇家洼。那座大高台就是后来的议事台,因为筑台的土是从马栏镇取来的,所以和议台村的土不一样。
  
  高台筑好后,曹操就召集将领们在台上议事。当时正值夏季,台下的水洼里有许多蛤蟆,黄昏时分蛤蟆呱呱乱叫,弄得大家连说话都听不清。曹操嫌蛤蟆碍事,生气地站起来一挥手说:“讨厌,青蛙不鸣!”他的话音刚落,蛤蟆就再也不叫唤了。直到现在,议事台周围见不到一只蛤蟆。老百姓都说,蛤蟆怕误了曹丞相的军机大事,全都搬家了。
  
  曹操和部下商议了很久,也没有想出如何解决粮草的办法。夜深人静时,曹操就在屋里看书思考。这时虽说蛤蟆已被赶走了,但夏夜的蚊子更是厉害,它们乱飞乱叫乱叮人,搅得曹操心烦意乱,他把袍袖一拂又说:“讨厌,蚊虫远飞!”话音刚落,蚊子也销声匿迹了。据说直到现在,曹操住过的那一片地方,都没有蚊子。
  
  曹操一时想不出解决军粮的办法,就决定招纳天下贤士,共议发展经济、统一天下的大业。招贤榜写好后,曹操派人四处张贴,但是一连几天都没人揭榜应召。这一天,眼见天快黑了,还是没有人来,曹操心里烦闷,便走下高台,到田野里散步。这时,远方天空中忽然白光一闪,耀得曹操眨了一下眼睛,等他睁眼细瞧时,只见田埂上有一位老叟扛着锄头向他走来。老叟见了曹操并不回避,反而笑嘻嘻地问道:“丞相,何事愁眉不展?”曹操便把心里想的事说了。老叟听罢微微一笑,说:“不知丞相的招贤榜招不招山野村夫?”曹操听老叟话里有话,又见他白眉白须,仙风道骨,便说:“不论人才,只图良谋。”然后把老叟请上高台,躬身施礼说:“请教老丈有何良策?”
  
  老叟站在高台上,用手一指台下广阔的平原,说:“如今天下群雄纷争,鄢陵地处中原,又有沃土良田,丞相有几十万大军,何不在这里屯田练兵,养精蓄锐,待来日讨伐孙权和刘备,一举扫平江南,何愁天下不统一呢!”
  
  曹操听罢,满心高兴,便备了酒席,和老叟议古论今,谈天说地,一直到夜半。这时,曹操疲倦了,仰天打了个哈欠,正想请老叟回房休息,老叟却不见了,只见一道白光隐遁到东方空中,化作一颗明亮的金星。曹操这才知道:老叟是太白金星,特地下凡来指点他的。
  
  后来,曹操在鄢陵广行屯田,士兵们一边种地,一边操练。这年,鄢陵获得了大丰收。曹操充实了力量,为后来统一北方打下了物质基础。
  
  据说,曹操和太白金星在高台上相聚议事后,就把高台命名为议事台。议台村也因此而得名,一直沿袭到现在。
相关文章推荐:
  • 鄢陵之战简介,晋楚争霸鄢陵之战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