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宫中太监多达千人,最多时有两千八百多人。这些太监除了少量的战争俘虏或年幼的宫刑罪犯外,大部分是从民间招募而来的。当时直隶以及今天北京郊区的昌平、平谷、大兴、宛平等处都是出太监的地方。报名做太监的都是穷苦农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为生活所迫,便将他们送入宫中。甚至一些已结婚生子的青年人,也净身做了太监。据《大清会典》记载:清宫太监的招募工作通常由内务府下的会计司负责。会计司下设有两个牙行,具体负责太监的招募和净身手术的实施。
准备当太监的孩子在做净身手术前,都要先签一个合同,表示自己是自愿接受手术的,出了生命危险完全由自己负全部责任。签完合同,这孩子就被送上了手术台。所谓的手术台,是一块四角都装着铁环的门板。孩子一躺上去,净身师把孩子的四肢牢牢的捆在铁环上,然后蒙上一块黑布,灌上一碗大麻汤做麻药,接着一盆凉水泼向孩子的下身,趁着孩子脑袋发懵、身子发麻时就下刀。一些人付不起这手术费,就由家长自己动手。晚清的太监马德清在回忆当年自己亲生父亲给他做手术的经历时说,当时他被吓坏了,疼得不知昏过去多少次。太监们入宫时,每人都能得到一笔安家费。入宫后,每月还可以按等级得到相应的月薪,按季领取一份口粮。
清廷对太监的管理非常森严。按《宫中则例》规定:太监口角斗殴,打六十大板;点灯时不谨慎、夜里值班时打瞌睡、大声喧哗、损伤宫中陈设、私自外传宫内之事、不服上层太监管教等打四十大板;传小道消息、请假回来得太迟等打二十到三十大板。太监们的精神压力特别很大,每天战战兢兢,处处小心谨慎,但越是这样他们越容易出错。
乾隆四十九年六月,在瀛台当差的一个太监,因为母亲病重,告假三天。回家后,母亲病逝。办完丧事赶回宫中,晚了不到一天,但首领太监已上报作为逃跑处理,于是他被发到南苑在马棚里铡草三年。
嘉庆十三年,保和殿的小太监用竹棍支窗户,随手将削竹棍的小刀忘在了床上。被发现后,以持刀入宫的罪名论罪,被处枷号一年。所谓枷号,就是在脖子上架上一副沉重的木枷,每天从早晨直到晚上,在室外站着,跪着,刮风下雨也照跪不误。
太监们也酗酒、赌博、打架。乾隆三十六年四月,圆明园中几个太监赌博,边赌边喝酒,后来因为输赢,借着酒劲争吵打斗,结果太监张进朝当场被另一个太监用随身的小刀捅死。
乾隆四十八年的一个秋夜,在圆明园螺蛳楼北边水沟旁,两拨太监捞螃蟹时发生争吵,后来发展到打群架,太监张忠当场被打死。
太监也有慷慨国事、大义凛然的。光绪二十二年,储秀宫慈禧太后身边年仅20岁的小太监寇连材因甲午战败,国势日危而上书慈禧太后,死谏国事,随即就被以犯法干政的罪名押赴菜市口斩首示众。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一文中曾为寇连材立传,称赞他是烈宦,把他的名字归到维新志士的行列之中。 |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