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立志修行的和尚不顾家人的阻拦去寺庙拜师。可是,不久就因为忍受不了佛家的寂寞下山还俗去了。
还俗之后,尘世的烦心事和亲戚邻里的口舌是非让他无法忍受,不到一个月,又上山了。
又不到一个月,他耐不住寺庙的清心寡欲的寂寞还是还俗去了。
和家人发生争执后,他又上山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你干脆脱去袈裟也不必信佛,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
于是,这个还俗的人就按照老僧的指引支起一处茶店,还讨了个媳妇。日子也就这样过下去了,他也不必再为上山和下山而苦恼。
不管是别人点悟也罢,还是自己明白也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样的事,不强求自己,自性自愿地活着不就自在了吗?
善财童子拜访53位大师时,首先他去访问和合山中的德云比丘。可是他连访了七天也没找到德云的踪影。第八天,他终于在一座小山上发现了在这些偏僻角落传经布道的德云。
他对德云说:“我多日云游诸峰之间,都未觅得仙踪。”
德云对道:“我没有下过一次妙峰顶。”
云游诸峰之间就是独坐于妙峰孤顶。“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临济和尚说:“一个人站在孤峰顶上,就没有超越世俗的出路;一个人若站在街头,便可得自由。”孤峰顶上即可求得菩提,向上求得妙悟之路;十字街道是下化众_生,教化众生之路。
“有一人永在途中却不离家舍;有一人离了家舍也不在途中。”不在“真空平等”的妙峰顶独坐,而是走下山来,走到“妙用差别”之中,为济度众生而忙碌的德云比丘的境界,就像是那些不沉于悟境之中而跻身于尘世的救世的愚者,和他们一起担雪填井。一个有平等心的禅师都应做到这点。
离开了日常生活,一味只求自己的开悟和超脱固然潇洒,但不免孤单矣。像德云比丘这样不图报酬的济世之士,不求自己的超脱,只求做平常的僧人,能认清自己,顺着自己的性情生活,自能安然自在。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心境恬淡 绝虑忘忧
- 下一篇:心无杂念 凡尘也会变成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