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古代十大草包常败将军(5)

时间:2010-12-23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综观满清早期与明朝的辽东争夺战,可以说发生在公元1612年的辽沈战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之前的满清虽然屡次击败明军,但因为熊廷弼积极防御的战略,始终无法在辽东站稳脚跟,辽沈战役后,满清占领辽阳沈阳两大坚城,并定都沈阳,终于有了最稳固的"根据地"。为其势力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而在辽沈争夺战的过程里,正是袁应泰战前战后一系列荒唐的部署和指挥成全了满洲人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他壮烈殉国,但对于明亡清兴的最后结局来看,他真是死一万次也不够。但说起来,这个悲剧还是由明朝文官带兵的悲剧造成的,把一个为政干练的文官放在他并不熟悉的岗位上,只能算是明朝决策者的无能了。

  

  9,杨嗣昌(明朝)

  

  很遗憾,在十大草包将军里,明朝占了三位,这实在不是笔者所愿,综观整个明末衰亡的全过程,明朝在军事上蠢材层出不穷的情景,实在是历朝所罕见。如果说李景隆的愚蠢是印证了民间"富家多败儿"的古训,那么其他的两位蠢材,只能是拜明朝文官书生误国的闹剧所赐了。

  

  在明朝的蠢材中,杨嗣昌集中了袁应泰和李景隆二人诸多共同点,比如他也是名门之后,其父乃前任明朝大学士杨鹤,这个和李景隆类似。他也是个颇有才干的文官,字写的好,又能言善辩,这个和袁应泰类似,但身为蠢材,杨嗣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但行事愚蠢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为人品德之败坏,性格之奸诈,也为另外两为明朝蠢材自叹不如。实事求是的说,杨嗣昌也不是没有优点,他能说会道,加上凡事能够体察皇帝用心,因此很得崇祯宠信。而且,他还是一个不错的理论家,在镇压中原李自成的方略上,他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网"的战术构想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外交方略都是解决明末问题的良策。可理论好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了。杨嗣昌偏属于那种动嘴皮子强动手能力差的人,要是放到个参谋位置上,估计还能发挥大作用,可偏偏坐到明朝国防部长(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于是好方略变成了烂方略,直到把大明朝祸害了个干净。

  

  先说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网",想法确实不错,要是实行的好,足够把李自成置于死地,可打仗就得要钱,明朝早就国库空虚了。杨嗣昌病急乱投医,居然用起了汉武帝时代的"均输法"。结果,大笔的军饷平摊到普通百姓身上,军费没筹集多少,反而以火浇油,搞的原本没造反的地区也叛乱四起。活不下去的农民们更是铁了心跟随李自成造反了。杨嗣昌做事不行,用人更是错,他提拔熊文灿做五省总督,本来此时孙传庭和洪承畴的官军连战连捷,已经几乎要把农民军赶尽杀绝,杨嗣昌妒忌二人得大功,死催熊文烂招降农民军,这下可好,原本走投无路的李自成一下子绝处逢生,得到了难得的喘息之机,熊文灿做事更是迂腐,他仅仅是得到了农民军口头投降的承诺,便接纳了农民军投降,结果张献忠李自成等部就地休整,不但没有解除武装,反而得到熊总督大批粮草赈济,直接帮助了人家休养生息。待到羽毛丰满,原本已经投降的农民军们脸皮一翻,重新操刀扯旗造反,搞的中原五省战火又起。明朝白费了大批粮食军费,却最终功亏一篑,成了毫无收获的瞎折腾。

  

  再说"攘外必先安内",想法很好,明朝绝不能两线作战,必须要首先安下一头,全力对付内患,可自古以来,谈判都是要凭实力说话的,否则只能任人宰割。杨嗣昌一心主持求和,却被关外的满清当猴耍。公元1638年,满清皇太级统帅重兵饶过山海关入寇中原,在北京周边地区大肆杀掠,事情到了这一步,杨嗣昌还傻不拉唧的想着"议和"。驰援京城的宣大总督卢象升只说了一句反对议和的话,就被杨嗣昌怀恨在心,接着公报私仇,先是只分给卢象升几千老弱兵卒,企图把卢象升往虎口里送。满清也知卢象升是明朝难得的军事人才,于是集中重兵把卢象升包围在巨鹿,危机时刻,杨嗣昌坐拥重兵,竟眼看着卢象升身陷重围而不救。卢象升浴血奋战,与清军数倍于己的精锐部队激战一整天,在手刃数十清兵后慷慨殉国。事后,杨嗣昌为掩盖己过,居然诬陷卢象升临阵脱逃,直到巨鹿当地父老寻到了卢象升的尸身,杨嗣昌竟连扣八十多天,不验尸,不上报,如此奸诈阴刻,实在是评书《杨家将》里潘仁美的翻版。可问题是,评书里的潘仁美毕竟还有军事才能,杨嗣昌在这方面简直是脓包。

  

  更可气的是,满清大军肆虐中原,杨嗣昌总督各路援军,竟然畏敌如虎,不敢与清军交战,装备精良的明军眼睁睁的看着清军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烧杀抢掠。此次入寇,清军攻陷城池八十多坐,杀掠平民二十万人,明军不敢与之交战,只是默默的跟在清军身后,礼送清军出境,如此打法,连清军也感到啼笑皆非,皇太级命令士兵们在树上写下"百官莫送"的字样,嘲讽杨嗣昌,此种羞辱,为中国历史所罕见。

  

  打仗没本事,杨嗣昌推卸责任倒是有一手,每次打了败仗,杨嗣昌总能列出一大堆理由,将罪责推卸到下面的官员身上,比如此次满清大入寇,事后明朝共有三十六名巡抚总兵被论罪斩首,而最大的责任人杨嗣昌却丝毫无过。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此外,杨嗣昌心胸还极为狭隘,明末几位难得的名将,如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均曾遭其排挤陷害,自坏长城。论起明朝双线作战的失败,品德低劣志大才疏的杨嗣昌实属败事第一人。

  

  但报应总会到的,崇祯十三年,杨嗣昌亲率大军南下围剿张献忠,明军初战得利,将张献忠打的全军覆没,关键时刻,杨嗣昌妒忌病又犯,与属下大将左良玉与贺人龙闹意见,结果两位大将罢工撂挑子,虎落平阳的张献忠终于逃出升天。之后,张献忠在湖北四川一带大打游击战,把杨嗣昌耍的团团转,当地百姓编成民歌嘲讽杨嗣昌"好个杨阁部(指杨嗣昌),离我三尺路。"转来转去,张献忠趁杨嗣昌把主力放在四川的机会,奇袭襄阳,杀了明朝的襄阳王,远在四川的杨嗣昌如闻青天霹雳,此罪乃是明朝"失藩"大罪,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他了,无奈之下,杨嗣昌拿了一瓶毒药,一仰脖服毒自尽了。

  

  可笑的是,杨嗣昌死讯传来,崇祯帝居然还不治其罪,以"剿贼功"追赠其为太子太傅,今天有许多人给崇祯"说好话",认为这位皇帝是有才干的,事实上,崇祯为人,阴险猜忌,做事偏执,偏偏宠信杨嗣昌这种无能又品德败坏的小人。识人眼光如此愚蠢,明朝不亡才怪。更可笑的是,清朝立国后编修明史,杨嗣昌的儿子杨三松上窜下跳,企图给自己老爹"翻案",不过公道自在人心,编修明史的清朝儒生们也没受他的误导。最让人可悲的是,日后张献忠攻克杨嗣昌老家武陵,将杨嗣昌的祖坟扒了个干净。其实他这样做实在是"恩将仇报",对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们来说,杨嗣昌算得上屡屡救他们逃生的大"恩公"。

相关文章推荐:
  • 古代女性的神秘用品(图)
  • 古代女子遭受的五种残酷“宫刑”
  • 中国古代十大最彪悍的情人
  • 古代女性闺房情趣用品
  •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
  • 世界十大最丑的狗
  •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
  • 毛泽东一生经典的十大瞬间(图)
  • 揭秘清宫剧古代妃子真实照(图)
  • 十大元帅的最后时刻
  • 顶一下
    (90)
    54.5%
    踩一下
    (75)
    45.5%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