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古代十大草包常败将军(4)

时间:2010-12-23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7,李景隆(明朝)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在元末明初横扫漠北,拔除元帝国上都开平,打到蒙古骑兵嗷嗷北逃的明朝大将李文忠绝对想不到,虎父生狗儿的闹剧竟然会被他赶上。作为李文忠的儿子,自小锦衣玉食的李文忠饱读诗书,条件比草根出身的老爹李文忠好太多,本事却比老爹差了十万八千里。若不是相貌与李文忠相似,真怀疑李夫人生孩子的时候被接生婆抱错了。

  

  在政治稳定全国大一统的背景下,李文忠的表弟---燕王朱棣以靖难名义起兵,于公元1399年悍然造反,并最终夺位成功,首开大一统条件下地方王爷造反成功的先例,说实话,这样后无来者的奇迹,多半要拜李景隆这位草包将军所赐。

  

  朱元璋四子朱棣于1399年起兵造反,率所属北军首先在真定战役中击败耿炳文的30万大军,但老将耿炳文很快稳住了阵脚,用顽强的防守将战役拖入了相持战。而这时,明朝建文皇帝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派李景隆替换耿炳文,主持讨伐燕王的战事。消息传来,朱棣竟然高兴的手舞足蹈,当场向身边将领们做了以论证李景隆是草包为主题的长篇报告,事实也正如朱棣所料,李景隆首战先拿朱棣的老窝北平开练,以五十万大军强攻只有几万守军的北平,居然猛攻一个月毫无收获,反而被城里守军反扑打退了几十里。其实此战明军曾有数次机会破城,明军先锋翟能几度攻破北平城墙,可李景隆却妒忌翟能将得大功,慌忙鸣金收兵,以至战机稍纵即逝,终使明军困顿于北平坚城下。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位老"高干子弟"心胸何其狭隘。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李景隆的无能表现给了朱棣集合主力部队反扑的时间,朱棣集结主力部队向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发动猛攻,本来明军打的不错,多次打退朱棣的骑兵冲锋,可初上战阵的李景隆竟被战场上的血腥情景吓破了胆,连夜拔马狂逃,害得五十万大军全做了北军的刀下鬼。可笑的是,败报传来,建文皇帝居然赦免了李景隆的罪过,反而又给了他六十万大军,与朱棣的十万精骑在白沟河展开会战,结果李景隆又一次在关键时刻上演逃跑大戏,导致六十万大军再次落得全军覆没的结局,朱棣乘胜追击,相继占领山东多个重镇,若非明朝将领盛庸等人浴血奋战,阻击住朱棣南下,恐怕"靖难之役"在当时就提前结束了。两场大战,报销明朝一百一十万精兵,李景隆的草包之名传遍大江南北。可笑的是,事情到了这一步,建文皇帝依旧对李景隆"赦而不究"。足见这位被不少人称赞为"仁君"的年轻皇帝,本质是何等的无能无知。

  

  如果说三场大败只能说明李景隆的无能的话,那么后面发生的事情就足够说明他的无耻了,自盛庸击败朱棣后,靖难之役形成了拉锯战的形势,相持之下,朱棣兵行险招,饶过山东千里大奔袭,直接兵临南京城下。其实此时还不能算建文帝的末路,只要明军守住南京,待到援兵到来,依然有击败朱棣的可能,而李景隆却表现出他无耻的一面,他居然勾结朱棣,主动打开了城门,放北军破城而入,至此,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彻底结束,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位,号永乐皇帝。仔细想来,正是李景隆以其无能式的指挥和无耻的叛变,成就了永乐大帝的赫赫功业,论起朱棣"靖难第一功臣",李景隆实在是"当之无愧。"不过李景隆最终还是小人枉做了小人,他的无耻行为连获利的朱棣本人都看不起,登位没几年就剥夺了他的爵位,并以谋反为名将其家产抄没,全家软禁。至此,大英雄李文忠一门的赫赫荣光,全被这位不肖儿糟践完了。

  

  8,袁应泰(明朝)

  

  在十七世纪短短的几十年间,满清以不足二十万的兵力和不足百万的人口,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最终入主中原,灭掉了人口过亿的大明王朝。这个神话一般的过程自然包含了从政治到经济的诸多原因。但仅以军事而论,除开清朝几任开国统治者卓越的军事能力外,明朝军事指挥阶层的草包扎堆也是重要原因,从杨镐到王化贞,诸多的无能将领以相同的愚蠢程度和不同的愚蠢方式,不断成就着满清八旗军的赫赫武功,而袁应泰,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之所以把袁应泰单独拿出来说,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最蠢,而是因为他的蠢对满清影响最大,杨镐以十万大军脆败于努尔哈赤,但当时明朝辽东的大局面并未完全坏掉。王化贞丢城失地,丧师无数,但继任的袁崇焕还是很快为明朝稳定了局势,将满清拖入了战略相持阶段。相形之下,在满清崛起之初的辽东争夺战中,袁应泰的荒唐指挥,才是真正对满清辽东战略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意义。

  

  袁应泰,字大来,凤翔人。凭心而论,在明末黑暗的官场政治中,袁应泰是为数不多的异类人物,他为官清正廉洁,体恤百姓。在受命镇守辽东以前,他在地方上治理河道,赈济灾民,深得民心,后来在工部和兵部工作的时候,更是禀公执法,严打贪污。甚至在名将熊廷弼镇守辽东时,他负责辽东的军需后勤工作,对熊廷弼帮助颇多。总的来说,这是明末官场上一位难得的好官,如果放到治理河道建设或者是地方文官的位置上,必定大有一番作为。只可惜,命运偏偏把他推到辽东经略这个悲剧性的岗位上。

  

  袁应泰到任的时候,明朝的辽东形势可以说还不错。满清虽然占有了抚顺等城市,但沈阳等重要坚城还在明朝手里,加上前任熊廷弼在辽东从严治军,加强防御,已使明军渐渐的重新在辽东站稳脚跟。假以时日,明朝的反攻时机也必定渐渐成熟。可袁应泰新官上任三把火,猴急着想干出点事业来。一切非跟熊廷弼反着来,之后,袁应泰就开始了他昏招迭出的过程,辽沈战役前,他大体犯了两个傻。第一,一改熊廷弼治军从严的作风,改为治军从宽,导致部队纪律日益败坏,战斗力下降。第二,收容大量与满洲人勾搭连环的蒙古人,企图"以夷治夷。"这样一来,部队战斗力受损不说,辽阳沈阳两大坚城更被满洲人插入了无数颗内应的钉子。这一切自然被雄心勃勃的奴尔哈赤看在眼里,公元1612年,清军先发制人,八路大军出攻沈阳,揭开了辽沈大战的序幕。

  

  于是,袁应泰开始了他继续冒傻气的闹剧,一开始袁经略雄心勃勃,很想一战击败清军,谁料沈阳一战,清军以事前被袁应泰安置在沈阳的蒙古人为内应,仅用一天时间就攻克了沈阳坚城。更要命的是,在沈阳被清军猛攻的时候,袁应泰脑袋注了水,居然忘记沈阳城外还有一支由川浙部队组成的精兵,竟然没有下令救援沈阳,结果,川浙军在沈阳城陷后主动出击,在浑河南岸阻击住了八旗军主力部队,战斗打的昏天黑地,坐镇辽阳的袁应泰却已经被八旗军的攻击吓破了胆,竟然坐视川浙军被八旗优势部队围困而不救,严令各部队放弃辽阳周边要塞,集中兵力死守辽阳,浴血奋战的川浙军虽杀敌无数,最终寡不敌众,被数倍于己的八旗铁骑全歼,也使明军失去了一支最可为倚重的力量。更严重的是,由于袁应泰消极防御的荒唐指挥,辽阳外围门户大开,其实已成为一坐孤城,八旗军很快将辽阳重重围困,明军在野战不利的情况下依旧死守,关键时刻,又是袁应泰收容的蒙古难民发挥了内应作用,突然发动袭击,不但烧毁了明军的储备物资,更帮助八旗军打开了城门,辽阳重镇终于落入了满清的手中,袁应泰见大势已去,扯了块白布在城楼上上吊殉国,虽然指挥愚蠢,可其人还算是条汉子。

相关文章推荐:
  • 古代女性的神秘用品(图)
  • 古代女子遭受的五种残酷“宫刑”
  • 中国古代十大最彪悍的情人
  • 古代女性闺房情趣用品
  •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
  • 世界十大最丑的狗
  •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
  • 毛泽东一生经典的十大瞬间(图)
  • 揭秘清宫剧古代妃子真实照(图)
  • 十大元帅的最后时刻
  • 顶一下
    (90)
    54.5%
    踩一下
    (75)
    45.5%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