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又作三顾草庐,是最常用的成语。多数人认为三顾茅庐,就是刘备三次到草庐中看望诸葛亮,这里的顾就是看望。这样的解释不能说错,但是并没有解释到位,并不是恰当的解释。三顾茅庐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三问茅庐,而不是三拜茅庐、三看茅庐。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出...
看到这个标题,您一定说,错了,是望梅止渴不是想梅止渴。您说得对,我这样写主要是想说,望梅止渴等于想梅止渴--虽然并没有想梅止渴这个成语。 望梅止渴源于《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夜郎自大是最难听的贬义成语之一,因为这个成语,夜郎国为人熟知,但一点儿光彩也没有。可是,我们看看历史,就觉得夜郎自大并不是简单的自高自大,而是情有可原。 我们是通过《史记西南夷列传》才知道曾经有个夜郎国的。 其实汉王朝及汉之前的王朝也并不知道有个夜郎...
成语是固定了的语言,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特定含义,而这含义与它的出处常常是相差很远的,怕的就是有人用成语的意思阅读古代作品。人自为战就是一例。 现在,成语人自为战的意思是,每一个人各自单独作战或干事情,而它的原来意思根本就不是这样。 人自为战与成语背水一...
土崩瓦解是个常用的成语,比喻的是崩溃了,彻底垮台了。许多人认为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的原意,自然就是土崩了,瓦碎了。多数辞典就是这么解释的,《辞源》解释土崩瓦解说:像土倒塌,瓦碎裂,比喻溃败不可收拾。这么解释对不对呢?不对。因为土崩瓦解不是土崩了,瓦解了...
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大,不断侵吞东方六国,扩大自己的版图。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魏安釐王四年(公元前273年),秦国又派军队攻打魏国,魏国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联军被杀十五万,最后还是被打败。魏将...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
成语踌躇满志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就是通常说的《庖丁解牛》。通行的版本是下面这样: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
危害集体的人,就叫害群之马。可是,追根溯源,现在的害群之马与原始的害群之马意思竟然是反的。 成语害群之马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
现在对邯郸学步这个成语解释是:有一个燕国人,到了赵国都城邯郸,看到那里的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着学了起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家。 学人家学得不像,固然可笑。可一个好好的人非要去学别人走路,这更为可笑。然而,看着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