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4月12日,在人类航天史乃至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上午9点07分,一艘5吨重的“东方号”飞船在苏联哈萨克中部的一个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船的驾驶舱中坐着一位名叫尤里*加加林的年轻宇航员。飞船以每小时2.7万公里的速度,飞越过苏联、印度、澳大利亚、太平洋和南美洲的上空,它在环绕地球飞行的同时,自身也在缓缓地自转。这次仅持续1小时18分的飞行震惊了全世界,它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跨出大气层。很快,加加林的名字传遍了世界许多角落,这位年轻的宇航员一夜间不仅成了苏联人民的偶像,更成了全世界爱好航天事业人士心目中的英雄,被誉为“宇宙雄鹰”。他还获得了苏联政府颁发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克里姆林宫大量保密档案的公布,人们开始对当年的这一事件产生了怀疑,加加林真的是当年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吗?
1945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尽的时候,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又悄悄地拉开了帷幕,那就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双方在各个方面,特别是科技和军事上展开了大比拼。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给了美国人极大的刺激。双方紧接着展开了载人飞船的实验,在下一个领域里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明争暗斗。
当苏联发射第二颗卫星时,科学家们在卫星上放了一条名叫“莱卡”的狗,虽然这条狗最后在卫星上死去,但是也足以证明,动物可以在宇宙飞船上生活一段时间。于是,载人太空飞行计划被提上了日程,苏联政府开始在试飞员中选拔“太空人”进行训练和实验,
这时,一个名叫弗拉基米尔*伊柳什的飞行员浮出了水面,成为当时最热门的人选之一。弗拉基米尔家庭出身非常显赫,他的父亲谢尔盖*伊柳什上将是苏联赫赫有名的飞机设计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谢尔盖设计制造的伊尔-2攻击机为苏联战胜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子承父业的弗拉基米尔也是一名出色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他对战斗机一直情有独钟,是苏联最优秀的飞行员,保持着10多项飞行纪录,在1959年更是创下了3万米的飞行高度记录,并因此获得了苏联最高勋章。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成为进入太空的首选人员了,况且空间飞行计划的负责人中许多都是他父亲原来的部下和学生,试想一下,一个父亲是上将飞机设计师,本人又是最高勋章获得者,如果他的照片出现在世界各地报纸上,实在是太完美了。在荣誉的感召下,原来对进入太空兴趣不大的弗拉基米尔参加了苏联的载人空间计划,并秘密进行了艰苦的训练和准备工作。有一次,一张弗拉基米尔身穿太空服的照片被登在了西方报纸上,苏联官方立刻出面否认正在进行载人太空飞行的计划,因为政府需要的是绝对的成功,不愿意事先张扬这件事。直到最近人们才从一些资料上得知,在1961年飞上太空之前,至少有7位宇航员在训练和试验中献出了生命。
而在苏联解体后公开的档案中清楚地记载着,1961年4月7日,弗拉基米尔*伊柳什作为最合适的人选,踏入了飞船,开始了他的太空之旅。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在返回地面降落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太空舱本来预计从第一或第七轨道着陆在苏联境内的,而实际上弗拉基米尔却从第三轨道着陆在中国境内。另外,他也没有按照设计好的方式从太空舱里被弹射出来,而是随着飞船一起在地面上硬着陆。幸运的是,他没有死亡,但是受了很重的伤,这样他就没有办法以最良好的状态面对宣传媒体的采访了。对于苏联政府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这次卫星发射和结果被严格封存起来,所有参与或了解这一计划的人都被命令对外保持缄默。弗拉基米尔也从苏联的各大媒体视野中消失了两年,官方宣布他由于车祸而在中国养病,而人们很快发现官方的说法漏洞百出,开始说车祸发生在1960年,可是在一张1961年公布的授勋仪式的照片中居然出现了弗拉基米尔的身影,政府又马上改口是在1961年,至于说到养病的地点,则一会儿说是北京,一会儿说是杭州。
而就在弗拉基米尔飞行的第二天,加加林的名字才为政府高层所知道,5天后,苏联对外宣布加加林胜利地成为了飞入太空的第一人。以前的低调处理和这次突然宣布的成功,在全世界获得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而成为英雄的加加林之后的一些行为却开始反常,开始酗酒,还当众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甚至在一次公开的酒会上,他当着赫鲁晓夫的面摔碎了一个酒杯。人们后来推测很可能是由于他得知自己所得到的荣誉并不是真的,而自暴自弃。几年后,这位英雄在一次飞机试飞中失事,坠机身亡,而他的失事也笼罩着层层迷雾,给历史留下的是另一个谜。
至于弗拉基米尔*伊柳什呢,他现在是苏霍伊飞机制造厂的首席试飞员,曾经试飞过140多种飞机。苏联解体后公布的材料显示,很可能他才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真正的宇航英雄。20世纪90年代,伊柳什在电话中曾经表示愿意接受一家美国电视台就这件事的采访,然而当摄制组到达俄罗斯以后,他却选择了保持沉默,使这一历史之谜还不能真正地被完全解开,在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停住了,可是那一天也许不会太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