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国故事 >

何应钦介绍:屡次“逼宫” 仍留任高位(4)

时间:2015-09-18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韬光养晦,挫骨扬灰
  
  自从1927年12月“逼宫”以后,蒋何之间表面上亲亲热热,称兄道弟,暗地里却仍互相猜忌,实际上关系微妙,杀机四伏。
  
  老蒋承诺仍让何应钦统兵并未兑现,后来仅委他当了几年军委会北平分会主任和军政部部长,职务虽高而隆,就是不直接掌握部队,想要造反也造不起来。何应钦则韬光养晦,处处奉命惟谨,老蒋反共他反共,老蒋亲日他亲日,即使要用一个少校军官,他也必先请示后发委,至于所谓“党国大计”,更不敢随便开口议论,总之力图使老蒋相信他是最听话的“乖孩子”。
  
  蒋军黄埔系将领中,以何应钦、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陈诚、陈继承、蒋鼎文这8人的职务最高,军衔都是星级上将,人称“八大金刚”。何应钦又居其首,称为“大金刚”。
  
  黄埔军校第一期至第三期出身的次高将领,如曾扩情、胡宗南、桂永清、贺衷寒等13人,被称为蒋的“十三太保”。曾扩情位居其首,人称“大太保”。
  
  当何应钦出任军委会北平分会主任时,老蒋在他身边安插上“大太保”,要曾扩情把何应钦看紧一点。派曾扩情为何应钦的政训处长,但何应钦对“大太保”的来意心里有数。按说何应钦是黄埔的总教官,曾扩情是一期学生,他们是师生关系;这时何应钦又是曾的顶头上司,他们是上下级关系,但何应钦却从不摆架子,开口闭口称“扩情兄”,把“大太保”哄得团团转,“大太保”在蒋介石面前尽打好字旗。
  
  西路军也一帆风顺,光复了武汉市,还把广东的国民政府迁到了汉口。
  
  蒋介石进了南京城,就不再打算北进,什么北伐不北伐,打不打倒北洋军阀,对于他已无关重要,武汉的国民政府倒成了他的一个心病,便决定掉转枪口用国民革命军去打国民革命军,吃掉西路军,吞掉武汉的国民政府。
  
  消息传来,武汉方面对蒋介石的背叛也是群情愤激,曾召开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制裁蒋介石,将蒋介石开除出国民党。近代史上的“宁汉分裂”,便是指的这件事。
  
  在“宁汉分裂”之际,与蒋介石有生死之交的何应钦野心初露,他见武汉方面要将蒋介石开除出国民党,中共、冯玉祥、阎锡山、汪精卫等拥有实力的党派和人物对老蒋也是箭在弦上,就是在东路军中的桂系部队也与蒋介石貌合神离,蒋介石正处于四面楚歌之中,就是蒋介石认为绝对可靠的黄埔党军也在他的手上,他认为谋蒋之位、夺蒋之权正当其时,至于他与蒋介石在棉湖战役后的海誓山盟,那不过是互相欺骗的鬼话。于是,何应钦便与桂系的白崇禧合谋,上演了一出“逼宫”闹剧,逼使蒋介石通电下野。
  
  正当何应钦与白崇禧二人庆幸“逼宫”成功的时候,真像一声惊雷,惊醒了二人的“逼宫梦”,惟时才一个月,蒋介石又像神话似的重新登上政治舞台。
  
  关于“逼宫”这段史实,近人写得不少,但不是语焉不详,就不免是鱼鲁亥豕,熟知这段史实内情的人,在解放后仅有李仲公一人。因为李仲公当时曾为此事周旋于蒋何之间。李仲公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他在所写回忆录中曾详叙此事。
  
  1927年12月初,老蒋挥师沿江而上,企图一举攻克武汉,把北伐大革命变成他实现独裁统治的反革命内战。先头部队已到达了九江,而前敌正、副总指挥何应钦与白崇禧却按兵不动。老蒋心中生疑,便召集二人谈话。老蒋向何、白二人力言武汉的国民政府比北京的北洋政府更为可虑,不克武汉,是留下一个心腹大患。老蒋说得唇干舌燥,何、白二人置若罔闻,老蒋问二人有什么意见,二人也不作应对。
  
  白崇禧不表态,老蒋倒没有什么,而由老蒋一手扶持起来又是结拜兄弟的何应钦竟也装聋作哑,老蒋不由得气上心来,便厉声问他二人为何不说话。何应钦以目向白崇禧示意,白崇禧心领神会,他便不愠不火地答道:“总司令要停止北伐,去打武汉,岂不违背先总理中山先生的遗教,而令亲者痛仇者快?我们认为本党内部的问题,还是以和为贵。”
  
  老蒋本来就是个胸襟狭窄的人,这时又正在气头上,听见白崇禧竟敢公然反对他,甚至还指责他背叛孙中山,顿时恼羞成怒,便忍不住歇斯底里地喊叫起来:“我不和!我不和!要和你们去和!要和你们去和!”“你们要去和,我蒋介石就离开,就辞职,我看你们有什么本事来收拾这个局面?”何、白二人要的就是老蒋的这句话,白崇禧便慢条斯理地答道:“为了顾全大局,团结本党,总司令离开辞职,我们坚决拥护。”白崇禧这些话直端端地顶在老蒋的心口上,弄得他十分尴尬。这时老蒋猛然醒悟到逼他下野乃早就有此预谋,若不下野,白崇禧定会堂而皇之的以讨逆的名义与他兵戎相见,而他一旦落在武汉与桂系的夹击之中,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老蒋完全没有想到一下子会落入这般困境,而要摆脱这种困境,惟一的指望便是他的结拜兄弟何应钦站出来支持他,因为何应钦支持他,白崇禧便不敢轻举妄动,若再由何应钦说几句转圜挽留他的话,不仅使他有台阶可下,还会把这场“逼宫”化之于无形。老蒋以这种心情,屡屡以求助的目光向他有生死之交的何应钦示意,他万万没有想到,何应钦竟装聋作哑,沉默不语。老蒋一气之下,咆哮着:“好!好!好!我下野!我下野!”怒气冲冲地走了出去,回到奉化,通电下野。
  
  何应钦与白崇禧自认为略施小计,不费一兵一卒就把老蒋赶下台去,正在庆幸自己胜利的时候,也使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不到一个月,老蒋又卷土重来。
  
  老蒋通电下野,不过是一时的缓兵之计,为了麻痹视听,表面上他回到奉化住了几天,在扫墓祭祖之后,便转道上海,带上爱妾陈洁如东渡日本,好像不再置身政局,暗地里他却派出说客,西去武汉、北上鲁晋,与汪精卫、阎锡山等人议和,答应各种条件,达成相互支持的默契。于是,老蒋下台为时不过一个月,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大嚷大叫要制裁老蒋的权要人物,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通电全国要求老蒋复职,拥护老蒋继续领导北伐。那时的时局真像变戏法一样,曾经犹如冰炭的宁汉关系,倏然之间又变得水乳交融。
  
  1928年1月,老蒋从日本回到上海,寄住法租界吴忠信的寓所,他把李仲公找去谈话,声色俱厉地向李仲公说:“现在冯焕章(冯玉祥)、阎百川(阎锡山)都发出对我的拥戴电,他何敬之为什么还没有所表示?你去问他:他究竟安的什么心?他究竟有什么打算?”李仲公连忙为何应钦向老蒋解释:“敬之对介公一片忠心,他哪会有什么打算?只是他这个人在政治上反应迟钝,是一个不叫说不敢说,不叫动不敢动,只知勇敢作战、埋头工作的人,我立刻就去找他,保证明天您就能看见他对您的拥戴电。”老蒋说:“你去告诉他,不要麻木不仁。”
  
  1935年6月9日,何应钦秉承老蒋之意,与日本驻华北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臭名昭着的《何梅协定》:撤出在北平、天津两市及河北全省的中国军队,取缔一切抗日活动……何应钦为蒋介石背了黑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得到了虽孝子贤孙也不能更改的“亲日派”和“卖国贼”两顶帽子。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西安扣留了老蒋和陈诚等国民党军政要人,消息传到南京,孔、宋家族惊慌一团,而何应钦则欣喜若狂,他认为这又是一个对老蒋落井下石的大好机会,立即召集王伯群、何辑五等几个亲信开会,决定了两个乘势夺权的方案。
  
  一个方案是对张、杨两将军采取“讨伐”的军事行动,由何应钦任“讨伐军总司令”,倾黄埔之军四路围攻西安,派空军狂轰滥炸,将张、杨羁蒋之地夷为平地,使老蒋于轰炸中挫骨扬灰,尸骨无存。这个方案已有今人在回忆录中提及,但第二个方案却鲜为人知,若不是当事人泄露,恐怕永无暴露之日。
  
  第二个方案名《统一党国·革新政治草案》。内容除一套掩耳盗铃的空话,断定老蒋已不存在外,着重调整人事,何应钦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白崇禧任军政部长,汪精卫任国民党总裁兼行政院长,王伯群任中央银行总裁……等等。哪知何、汪正在蠢蠢欲动的时候,蒋介石却突然被释放回南京。何应钦这次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因怕蒋介石不会放过他,惶惶不可终日。
  
相关文章推荐:
  • 何应钦在受降荣誉时刻的丢人表现
  • 何应钦简介,何应钦大事年表
  •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