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郁达夫在福州青年会。 不久,因为战乱,郁达夫到福建任职,王映霞偕其母与三个儿子避难富阳、丽水、汉口时,两人之间却出现了婚姻危机,并最终演变成为一场公开的感情风波。1938年7月5日,郁达夫在汉口《大公报》第四版公然刊登《启事》,全文如下:“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搬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郁达夫谨启。” 根据后人考证,《启事》中的“某君”指当时的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许此时刚刚丧偶,也携三个女儿在丽水游玩,与王映霞关系暧昧。郁达夫闻听有关两人的传言,心中郁闷不已,又在自己家中发现了许绍棣的信件,终于勃然大怒,夫妻争吵,王映霞离家出走。后经友人调解,两人又各自表态要和好如初,一场风波才告平息。然而感情的裂痕却自此愈来愈深,最终为郁达夫出走南洋、夫妻公然反目埋下伏笔。 郁达夫的第三任夫人是何丽有,原籍广东,遇见郁达夫的时候年仅20岁,生父姓何,幼时为一姓陈的人家收养,取名叫陈莲有。她相貌平常,没有什么文化,而且不懂中国话。郁达夫给她取名为何丽有,意思即“何丽之有”。当时郁达夫为躲避日本人迫害,化名赵廉,在印尼与朋友经营一家酒厂。一直到郁达夫遇难,何丽有才知道郁达夫是中国文化界的名人,而不只是一名寻常的酒厂老板。 出走南洋 1938年12月28日,郁达夫应新加坡《星洲日报》社长胡昌耀的邀请,决心到新加坡去作海外宣传。郁达夫在中国抗战正激烈的时期出走南洋,引起了人们的许多猜测:有人认为郁达夫是为了抗日需要,到南洋去作海外宣传;有人认为郁达夫出走南洋是为了挽救他即将破裂的婚姻;也有人认为郁达夫是因为当时国民党某要员的迫害,无奈出走;还有人认为郁达夫出走南洋,是为了寻找创作灵感;更有人认为郁达夫此举,是为了经商发财,等等。现将诸种说法分述如下: 1?抗日宣传说 持此种说法者认为,1938年3月,时任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邀请郁达夫任第三厅少将设计委员。郁达夫去武汉就职,从此投身于抗日宣传的道路。此后,他辗转于台儿庄、徐州、山东、江苏、河南、浙江、皖南各地慰问视察。8月1日,郁达夫在戴望舒主编的香港《星岛日报·星座》创刊号上发表了《抗战周年》一文,宣传抗战必胜。因此,1938年年底,郁达夫应《星洲日报》之邀,决心到新加坡是为了下南洋去作海外宣传,动员更多的侨胞支援抗日战争。郁达夫在新加坡的三年零两个月期间,担任过《星洲日报》、《星槟日报》、《星光画报》的副刊编务工作,1941年又担任了新加坡的英国当局情报部创办的《华侨周报》主编,可见报纸成为郁达夫在新加坡期间的主要战斗阵地。而3年之间,他写了400多篇政论、杂文和散文,其中大部分是关于抗日宣传的,也说明了这点。 2?挽救婚姻说 持此种说法者认为,自从1938年郁达夫公然在报纸上刊登《启事》,王映霞离家出走以后,王映霞与郁达夫之间经常争吵不休,美满的夫妻生活已经陷入危机。郁达夫在夫妻关系最紧张的时候选择了带领全家人来新加坡,是为了缓和家庭矛盾的考虑,希望在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挽救即将破裂的婚姻。郁达夫自己在《毁家诗记》中也说到了南渡的原因:“纵倾钱塘潮水,奇羞难洗。欲返江东无面目,曳尾涂中当死。”所谓“奇羞”,据郁达夫注释,大概在1937年八九月左右,他不在家,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乘机在一次饭后,和王映霞发生了关系。郁达夫因此感到“奇羞难洗”,于是决定投奔南洋,在远离是非中心的祖国重新培养夫妻感情,挽救婚姻危机。 3?寻找灵感说 有人认为,作为一个作家,郁达夫当然希望以不断创作为己任。但是1930年后,郁达夫的创作环境和状态都每况愈下。1932年5月,他的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出版,可发行不到两月即遭到查封,同年12月,郁达夫将它改头换面,取名《饶了她》出版,但当局还是将之查禁。1933年,郁达夫决定离开上海,准备在杭州隐居,安心写作,因此他计划在杭州城东建造一间简陋的住所,并取名“风雨茅庐”,不料却建成了一幢十分豪华的建筑物。郁达夫从此在西子湖畔过了一段时期的湖光山色、醇酒美人的平静生活,却很少有创作的冲动。1934年,他开始为林语堂的杂志《论语》写稿,但是写作灵感明显趋向枯竭。郁达夫意识到安逸对创作的杀伤力,他开始寻找新的创作活力。郁达夫1938底选择南下新加坡,也许意味着他要重新开始漂泊流浪,寻找新的创作灵感。 4?无奈出走说 持此种说法者认为,郁达夫在1938年前的几年里,在生活和事业的各个方面都不太满意。 1936年虽到福建做官,但只是一个闲职,而且工资也不能按月领取,工作了两个月,却只拿到一百元钱,可说是前途非常暗淡。1937年,郁达夫的家庭也开始出现危机。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一文中叙述:“我因不听他的忠告,终于搬到杭州去住了,结果竟不出他之所料,被一位党部的先生弄得家破人亡……。”根据推测,这位“党部的先生”应该指的就是国民党要人许绍棣,当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因此,有人怀疑,在这件事上,郁达夫似乎受到国民党要员的压迫,无奈之际,只好出走南洋。 5?幻想发财说 有人认为,郁达夫天性浪漫、富于幻想,而南洋在当时一般中国人心中具有神秘的印象,似乎遍布黄金,许多去南洋的中国人都发大财而衣锦还乡。这些美丽的传说在民间影响很大,再加上每逢中国政府或革命团体在南洋募捐,都会得到华侨的积极支援,使国人更以为南洋的人都非常富有。郁达夫生长在富有经商传统的江浙一带,也一直把发财看作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在隐居杭州期间就曾想入非非地买过奖券,幻想发意外之财,以摆脱家庭经济的困境。因此,很有可能他当年到南洋是怀有发财的念头,而他后来隐居苏门答腊,自愿承当酒店 敌后抗日 尽管关于郁达夫出走南洋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但是他在南洋旅居期间,参与了众多抗日活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郁达夫到南洋后所发表的作品来看,他已不能再被称为一位作家,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抗日宣传工作者。郁达夫在新加坡期间,主编的刊物几乎成了宣传抗战的阵地,如提高群众的抗敌意识、激发民众的抗敌热情以及提高民众的政治认识和觉悟等等。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武林高手霍元甲死因之谜
- 下一篇:真假汉奸:穆时英的身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