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age was saved using lishi54 7.1.2.1052 offline browser on 12/03/18 19:48:13.
Address: http://www.lishi54.com/gs/kaogu/18153.html
Title: 元谋人遗址介绍_考古故事_中华历史故事网  •  Size: 43781  •  Last Modified: Mon, 24 Jul 2017 12:54:59 GMT
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考古故事 >

元谋人遗址介绍

时间:2014-12-15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遗址名称:元谋人遗址
  
  发掘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的上那蚌村、竹棚村及小河村等地
  
  发现及发掘时间:正式发现于1965年5月1日,1973年冬首次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此后的发掘工作一直进行。
  
  距今历史: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在附近出土的东方人距今210万年,蝴蝶腊玛古猿距今400万年。
  
  考古地位: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发现遗址,云南元谋因此享有“人类童年摇篮”之美誉。
  
  文化类型及承继关系: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是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人类发展、演化的重要地区。
  
  云南省境内约有6%为山间盆地,在这些盆地的地层中保存了气候环境变迁的信息,更蕴藏着宝贵的动植物化石,是考古学家眼中的“聚宝盆”。元谋盆地就是这样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在这块土地上,“元谋人”沉睡了170万年,40多年前的一个伟大发现,揭开了古人类研究史上崭新的一页。
  
  考古发现过程
  
  上世纪2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来到云南寻找古代的人类,他们活动的地点当然都是一些繁盛的盆地,而在这众多的“聚宝盆”中,专家们最青睐的就是位于昆明西北大约110公里的元谋盆地。
  
  “元谋”,傣语是“飞腾的骏马”的意思。这个南北狭长的盆地是云南中部高原上海拔最低的盆地,它周围高山的海拔约为2500米,而盆地内地面平均海拔仅为l100米,纵贯盆地的龙川江自南向北汇入着名的长江上游支流金沙江。
  
  元谋盆地属于南亚热带气候,雨季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雨量充沛。根据对地层里出土动植物化石的研究,元谋盆地从距今100万年到500万年的气候变迁与东非大裂谷相似,经历过从温暖、湿润到变凉、变干的过程。两地虽然相距遥远,但却具有相似的地质与环境变迁背景,同样适合于早期人类进化。
  
  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科学界组织中亚考察团赴蒙古高原考察,以寻找远古人类的祖先。在去蒙古之前,他们于1926年冬至1927年春来到元谋盆地进行短期考察。在那里,他们未能找到人类的祖先,但发现一些时代比较晚的史前遗物。这些材料现在保存在纽约国家自然博物馆。
  
  到了30至40年代,美国古生物学家在元谋盆地发现了早更新世动物群化石,使元谋盆地成为南亚重要的早更新世河湖地层的标准剖面所在地。可惜的是,他们还是没有遇见古老的人类化石或文化遗物。
  
  我国学者对云南的考察也在同一时期开始了。1937年春天,中国地质调查所派遣卞美年和贾兰坡去云南开展调查,他们把这次行动戏称为“拦路打劫”。到达云南之后,他们首先在昆明附近开展调查,在山洞里发现一些动物化石和旧石器,虽然未能“劫”到北京人和爪哇人的先辈,但已经感觉到了远古人类的气息。正当他们准备扩大云南的考察成果时,新任务传达下来了,要他们回北京进行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掘。
  
  在这次“拦路打劫”过去将近30年后,地质学家钱方的发现如“一石惊起千层浪”,使元谋真正地走入了考古学家的视野。
  
  1965年初,为配合四川攀枝花地区的建设和成昆铁路的勘察设计,在中国地质科学院黄汲清教授的部署下,组织了一个西南地区的新构造研究组。这个研究组由地质研究所的钱方、赵国光、浦庆余和王德山四人组成。四人在出发前经过收集资料和研究分析后认为,在拟开展的工作地区中,元谋盆地是首选。于是,3月下旬他们在组长赵国光的带领下,从北京经由昆明来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
  
  当时元谋县交通闭塞,仅有一条土公路与昆明相连,汽车要开两天。整个元谋县内除一趟班车外,只有一辆汽车——医院救护车。所以在日常勘测时,地质队的队员们只能靠两条腿跑,一般每天要跑四五十里路。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找到了已经有170万年历史的元谋人的踪迹。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他们经常要向当地老乡打听情况。有一天老乡告诉他们,上那蚌村附近“龙骨”很多,传说有十条龙死后埋在那里,所以叫它“十龙口”。地质队的队员立刻赶往那里,展开踏勘和调查访问。几天下来,他们确认上那蚌村这一带地层出露好,化石多,构造现象清楚,因此,决定把这里作为工作重点。
  
  他们住在一位当地老乡家,由于勘测任务繁重、时间紧,他们不得不争分夺秒地开展工作。有时地质队员们清晨就出发了,天黑才回到住地,饿了就吃几口带的馒头,渴了就喝几口泉水。www.lishi54.com
  
  5月1日是劳动节,是法定的节假日,可地质队员仍把它当工作日对待。这天一早,钱方、浦庆余和王德山这几个年轻人带上地质锤、小铲和装化石的书包,赶往勘测点工作了。元谋盆地受盆地气候和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才4、5月份就闷热难当。这天天气晴朗,三人分头在一个个小土包上,一条条沟沟坎坎里搜索化石,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但几个人收获了不少化石,最多的是云南马牙、鹿牙和破碎的鹿角、牛牙,也有少许象牙及啮齿类的牙床,还有一些动物肢骨。每当找到这些化石,他们都用预先准备好的棉纸把它包好,化石比较集中的地方还给它编上号码,并将化石所在的层位记录清楚。一天下来,三个人的书包都是满满的了。
  
  下午5点左右,钱方在距上那蚌村西北800米的一个土包下,发现了几颗半露出地面的云南马化石,在这几颗化石旁边还有一些类似牙齿的化石。由于这些化石大部分埋在土中,表面只露出一些痕迹,还无法做出辨别。钱方用地质锤的尖端,小心翼翼地进行挖掘,一枚化石渐渐地露出地表,挖出后仔细观察,应该是人牙!带着兴奋的心情,钱方在这颗牙齿的出土处继续寻找新的化石,很快又挖出一颗。经过比较,这两颗牙齿似乎是两枚上两侧门齿,一左一右,他把牙齿化石捧在手中,如获至宝。这时浦庆余和王德山两人也先后来到这里,当他们看到这两颗浅灰白色的、石化程度很深的牙齿化石,非常兴奋,也认为这应该是猿人的牙齿。几个人又在这小土包周围寻找化石,希望能找到更多的人类或猿类化石材料,但可惜的是只找到其他一些哺乳动物化石碎片和牙齿化石。天已经渐渐黑了下来,又开始下起雨,他们只得回到上那蚌村住地。
  
  回到住地,三个人马上取出这两颗门齿化石,仔细地琢磨起来。他们翻开书本找出“北京人”的门齿素描图跟这两颗门齿进行对比,甚至张开嘴将这对门齿和自己的门齿进行比较,结果一致认为这对门齿很可能是猿人的门齿。可没一会疑问又来了,这对门齿比现代人的门齿要粗大,会不会是巨猿的门齿?由于他们不是古人类研究专家,所以当时无法对这对门齿得出一个较肯定的结论。但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两颗非常有价值的门齿化石,便把它用棉花包好,装在一个带有玻璃盖的方纸盒里,准备带回北京请有关专家作详细的研究和鉴定。
  
  第二天一早,他们又回到发现牙齿的小土包,进行了搜索和简单挖掘,结果找到了几颗马牙、牛牙、鹿角和一些化石碎片,但再没有找到其他的人类化石。
  
  回到北京后,他们专门向有关专家汇报了这两颗牙齿的发现情况,并提出了初步的看法。经过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的初步研究鉴定,认为基本形态可以与北京人同类牙齿相比较,故被定为直立人种中的一个亚种,并以发现这一化石产地的元谋县城命名,定为“直立人·元谋亚种”,简称为“元谋人”。这是我国首次在早更新世地层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
  
  1972年2月22日,新华社报道了这一重要发现和初步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元谋人的故乡吸引着中国和世界古人类学家纷纷来这里考察研究,围绕元谋人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元谋这个人类文明的孕育地,也在默默地等待人们进一步揭示它的奥秘。
  
  第二年的冬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元谋县文化馆等单位组成发掘队,对元谋人遗址及元谋盆地进行多学科科学考查和发掘工作,在该地点同层位内找到刮削石器3件,有人工痕迹的石块3件,地表采集到石器10件,石料均为石英岩,不过,最让考古队员兴奋的就是炭屑的发现了。
  
  1974年的一天,考古工作者们像往常一样紧张有序地工作着,忽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快看,是炭屑!”大家立刻扔下手里的活围上前去,经过研究后初步认定是炭屑遗存。经过深入发掘,炭屑遗存越来越多,最让考古队员兴奋的是炭屑与哺乳动物化石“共生”的现象,发现有炭屑的地方就能找到动物化石,有动物化石的地方大都也能找到炭屑。是自然火还是人工用火的遗迹?考古队员们苦苦思索,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根据地层来看,这里是靠近湖边的浅水地区,粘土层中常夹有砾石,哺乳动物化石上常有豪猪咬啃的痕迹等等,说明这里不是远古人类的住地。那这些炭屑是哪儿来的?考古队员在发现炭屑的附近展开了调查,认定这些炭屑不是火堆原处的灰烬,而是从附近岸上被雨水冲下来的,说明元谋人的居住地距这里并不远。
  
  “用火”,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用火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是人类文化上的巨大进步。看来元谋人不仅制造和使用石器,很可能已经会用火了。
  
  1984年12月中旬,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又在该遗址南偏东300米处,比牙齿化石出土层稍高的地层内发掘到元谋人胫骨化石一段,尖状骨器1件,有人工痕迹的骨头2件。
  
  两年后,元谋县又有了新的重大发现。这些新发现为人类的演化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化石资料。1986年10月5日,元谋县物茂中学初一学生、彝族姑娘李自秀在竹棚村西偏南约1公里的豹子洞箐发现了重要化石。她和她的舅舅一起,将80公斤重的化石扛到昆明,交给了云南省地质矿产研究所工程师。工程师当即从化石中挑出了一颗人类牙齿,经考证,这颗牙齿距今约210万年,专家将这一人类命名为“东方人”。
  
  为了进一步考古发掘,这一年的12月,云南省成立元谋古人类考古联合发掘队先后分别对豹子洞箐进行了6次试掘和发掘工作,在该地区共获古猿牙齿化石67枚,以及上千件约40个种类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标本。与此同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初步对豹子洞箐地区完成了地层划分、年代测定样品的采集等工作。经初步研究,这些古猿化石可分为两大类型,即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其时代为上新世,距今约400万年。
  
  元谋古猿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上新世该类型古猿化石材料的空白。同时,对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及其地理分布,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物茂乡的发现并没有就此停止,1987年1月中旬,李云芬、李自秀母女俩按元谋人陈列馆安排,在物茂乡小河蝴蝶梁子采集化石时发现一件古猿左上颌骨化石、单枚牙齿化石21枚。3月,由云南省博物馆、楚雄州文物管理所、元谋人陈列馆组成的元谋古人类联合考古发掘队,对小河地区进行正式发掘。考古队员陆续又在元谋县小河村地区的蝴蝶梁子出土了比“东方人”更早的人类化石,距今约270万年。化石中有一段左股骨,比现代人的略粗,从这段股骨可判断,当时的人类己能直立行走。专家将这一人类命名为“蝴蝶腊玛古猿”,认为“蝴蝶腊玛古猿”是东方人的直系祖先。这个结论将中华民族史推前了100万年。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1990年,先后发掘共7次,共获元谋古猿头骨1件,上颌骨4件,下颌骨7件,单枚牙齿1093枚,以及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标本。经初步研究,这批古猿化石和竹棚村豹子洞箐遗址出土的古猿化石一样,属于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两大类型,其时代均为上新世,距今约400万年。
  
  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地区,是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人类发展、演化的重要地区。考古学家还认为,“元谋人”北上越过金沙江,到甘肃、青海成为古羌戎人,继续往东北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元谋人遗址出土文物
  
  石器是人类远古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工具的制作标志着人具备了自觉的能动性,并最终脱离了动物界。在元谋人遗址中先后出土的石制品共7件,在地表还采集到10件石器,人工痕迹清楚。原料为脉石英,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们和人牙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层位大致相同,距离又不远,应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有些加工较为精细,其中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这说明元谋人已经开始制造工具。根据已发现的细石器材料看,其中有很多凹口深的刮削器,它们被认为是用来加工箭竿、骨针之类的器具的,这证明当时人类的狩猎活动已很发达。
  
  在元谋化石层出土了大量的碳屑,这表明元谋人在当时已学会用火了,元谋人亦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发现的炭屑多掺杂在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中,少量在砾石凸镜体里。炭屑大致分为3层,每层间距30-50厘米,最大的炭屑直径可达15毫米,而且常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生。此外还发现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研究者认为,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这一发现,如确系人工用火证据,则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大大提前。
  
  与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泥河湾剑齿虎、桑氏缟鬣狗、云南马、爪蹄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绝灭种数占总数的84%。动物群中在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占38.8%,这表明元谋人的生存时代不会晚于早更新世。有人根据动物化石及植物孢粉分析,认为当时的自然环境呈森林草原景观,气候比现在凉爽。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被命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
  
  另外,在元谋遗址还发现了比元谋人更加古老的“东方人”,以及距今有400万年之久的“蝴蝶腊玛古猿”化石。
  
  元谋人文化遗址现状
  
  元谋人化石的发现与研究,将我国人类历史推前了100多万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因此云南的元谋有“人类童年摇篮”之美誉。
  
  1982年2月23日,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元谋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中心修建了“元谋人陈列馆”,同年9月建成,由着名考古学家贾兰坡题写了馆名。陈列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采用宫廷式仿古建筑形式营造,庄严古朴。
  
  陈列馆展厅分三个部分,主要陈列有珍贵的元谋猿人化石,元谋人制造和使用的骨器、石器,以及同年代的云南马、剑齿象、剑齿虎等4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同时陈列的还有元谋县境内出土的约400万年前的古猿头骨、颌骨、单枚齿列牙齿化石,三趾马、古乳齿象、剑齿虎头骨等5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陈列的方式十分独特、新颖,反映出人类社会史前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简史,系统地展示了原始人类的进化环节。目前,“元谋人”陈列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类的第一个化学发现
  
  人类的第一个化学发现是什么?答案是对火的认识和利用。火产生的方法很多,比如火山爆发、雷电袭击、陨石落地等都可能产生火。元谋人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接触到火,并且慢慢了解到火可以带来光明、取暖御寒、烧烤食物、驱走野兽。于是,他们开始了对火的利用。元谋人的火种都是从野火中引来的,并且努力维持火种,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的炭屑和被火烧过的动物骨骼,距今已经有170多万年,这是已知的人类最早的用火遗迹。火的使用使人类自身的体质和大脑得到进一步进化,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使我国古老的猿人慢慢开始了向现代人的转化。
相关文章推荐:
  • 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 让人心痛的毛泽东晚年照(图)
  • 中国古代十大最彪悍的情人
  • 中国军人最有血性的一张照片
  • 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
  •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
  • 关于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
  • 世界最原始部落的裸体女人(图)
  • 刘飞儿户外诱人写真
  • 最后时刻:罕见历史人物遗容照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