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所熟知的传统节日,有的其来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和屈原的关系不用赘述,在清明节前几天有一个寒食节,传说它的形成就和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有关。
当初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迫害,流亡列国长达十九年。虽然是落难之身,重耳的身边却有十来位坚定的追随者。其中的赵衰、狐偃、先轸、魏犨几人,更是人中豪杰,日后晋国中兴的栋梁。介子推也是重耳随从中的一员,说到对重耳的忠心,他绝不比任何人逊色。
那一年,重耳一行逃难路过卫国,东道主卫文公一毛不拔,不肯接济他们。重耳等人勉强支撑着走到一个名叫五鹿的地方,此时盘缠用光了,断了粮。重耳实在饿得不行了,只能放下架子,亲自去化缘(要饭)。他捧着饭碗来到路边的田地里,向一个农夫讨要几口饭吃。那老农心想,我家都穷得揭不开锅了,哪有闲粮养你们这些人?于是他白眼一翻,随手从地上抓起一个土块,扔到重耳的碗里,嘴里还说:“我没别的东西,只能请你吃土块。”
这一举动把重耳流亡路上遭受苦难、屈辱后的愤懑之情全勾了起来。重耳怒不可遏,几乎要拔剑杀了这个老农。谋士赵衰赶紧出来说好话:“土块代表着土地,这位老丈送土块给我们,其实是上天暗示要送给我们土地。这预示着我们将来一定会复国成功,是大吉之兆啊。”
赵衰这番话说得很漂亮,可再动听的语言也不能饱肚子,粮食问题再不解决,重耳一旦饿死了,又哪里谈得上什么复国大业?
就在一大帮贤臣、能臣束手无策之时,介子推默默躲到旁边的山沟里,拿刀在大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人就着摘来的野菜煮成一碗肉羹,献给重耳吃。
吃完肉羹,重耳有了力气继续上路,总算熬过了这个难关。直到多年后的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在秦穆公的支持、帮助下,重耳终于结束流亡之旅回到故国,成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www.lishi54.com
苦尽甘来,重耳志得意满,大肆封赏功臣。狐偃等人也纷纷跑到晋文公跟前,或明示或暗示地夸耀自己的功劳。介子推很是看不上这些人的做派,不屑向晋文公表功,晋文公也已忘了介子推当年的割股之恩,封赏名单上根本没列他的名字。
介子推倒不是贪图晋文公的赏赐,只是觉得寒心,干脆带着他的母亲一走了之,到山林里做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介子推走后,他的朋友为他抱不平,在晋宫外扯出一条横幅,上面写道:“共患难易,同富贵不易,当年落难的龙终于飞上天了,一直跟随它的那条蛇现在却到哪里去了?”
晋文公知道这是有人在为介子推出头。他一琢磨,有恩不报、忘恩负义这样的恶名可不能背,赶紧派人去寻访介子推的下落。很快,探子回报,在绵山一带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踪迹。
于是,晋文公带上大批人马,赶到绵山。接着,他命人向山中喊话,请介子推出来,接受赏赐。但介子推铁了心不再见晋文公,躲在深山里不露面。
这一下子,却惹恼了晋文公身边以勇力着称的武将魏犨。他“哇哇”怪叫道:“俺这就去放火烧山,看介子推他出不出来!”
晋文公不加阻止,魏犨果然立刻放了一把火。火乘风势,迅速蔓延成势不可挡的山林大火。介子推也不知道是实在太倔犟、认死理,还是火还小时不想出去,火大了出不去了,总而言之,他和母亲都被烧死在了绵山上。
晋文公这下傻了眼,本意是想来报恩的,结果却弄巧成拙,把恩人给烧死了。为了挽回形象,晋文公马上请人为他写了一份悔过书。全文如下:
时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错就是错,与魏犨无关。苦尽甘来的顺遂,造就了我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脾气,导致今日无可挽回的局面。我辜负了介子推,辜负了我的恩人,辜负了所有对我寄予期望的人。对不起,请接受我发自深心的歉意和愧悔。子推和他母亲本可以有一个温暖和美的生活,可这一切被我打破了。我的错误行为不配得到原谅,我造成的伤害也难以弥补。但我想弥补,必须去弥补,愿日后再不负人。
为了表示愧意,晋文公改绵山为介山,立庙祭祀介子推,并下令介子推的忌日为禁火日,这一天禁止烟火,只能吃瓜果等寒食。这一习俗后来逐渐在民间推广开来,形成了寒食节。 |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