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佛教故事 > 佛经故事 >

静察己过 勿论人非

时间:2015-09-02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有这样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祖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着走时,别人议论孙子不懂孝敬;孙子让爷爷骑着走时,有人指责爷爷不疼爱孙子;祖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放着驴不骑是傻瓜;祖孙俩同时骑在驴背上,又有人指责他们不爱护动物。结果,不知所措的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
  
  这祖孙俩就是深为那些“是非”所累。
  
  的确,所谓的“是非”本身就是极其无聊的谈资,没有任何意义。那些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人、搬弄是非的人往往也是最可恶的人。背后议论别人不是正人君子的作风,做人就应该光明磊落,有话就当其面说,不要在背后搞任何的小动作。要知道,一味地去搬弄是非不仅害人,同时也在害己,对于自身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让人看不起。
  
  背后议论人者,有些人是出于无聊,把议论别人当做一种消遣,而且自身从不考虑自己的言论将会对别人产生怎样的后果。其实这种人有时并没有什么不良企图,只是图口舌之快。可是说者无心,听者却可能有意。无意中讲的话,很可能就被有意者断章取义,用作攻击被议论者的武器,还要反咬一口,嫁祸于无意讲话之人。到头来,无意也成了有意,有嘴也说不清。更何况,什么事情都应辩证地去看,被议论的滋味并不好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接受的事,为什么要强加于别人呢?
  
  中国有句俗语:“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别人有缺点和不足之处,你可以当面指出,令他改正,但千万不可当面不说,在背后说个没完。我们应该时刻谨记:“静察己过,勿责人非”,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传,在一片深山密林中,一座“仙人居”位于山顶。一日,一位年轻人风尘仆仆地从很远的地方来求见“仙人居”的圣人,想拜他为师,修得正果。年轻人进了深山,走啊走,走了很久,犯难了,路的前方有三条岔路通向不同的地方,年轻人不知道哪一条路能够通向山顶。
  
  忽然,年轻人看见路旁一个老和尚在小憩,于是走上前去,轻声唤醒老和尚,询问通向山顶的路。老和尚睡眼蒙咙地嘟哝了一句“左边”,便又睡过去了。年轻人便从左边那条小路往山顶走去。走了很久,路突然消失在一片树林中,年轻人只好原路返回。回到三岔路口,见老和尚还在睡觉,年轻人又上前问路,老和尚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说了一句“左边”,便又不理他了。年轻人正要分辩,转念一想,也许老和尚是从下山角度来讲的“左边”。于是,他又沿右边那条路往山上走去。走啊走,走了很久,眼前的路又消失了,只剩一片树林。年轻人只好原路返回。
  
  回到三岔路口,见老和尚又睡过去了,年轻人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上前推了推老和尚,把他叫醒,问道:“你一大把年纪了,何苦来骗我,左边的路我走了,右边的路我也走了,都不能通向山顶,到底哪条路可以去山顶?”老和尚笑眯眯地回答:“左边的路不通,右边的路不通,你说哪条路通呢?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
  
  年轻人这才明白过来,应该走中间那条路。但他总想不明白老和尚为什么总说“左边”。带着一肚子的疑惑,年轻人来到了“仙人居”。他虔诚地跪下磕头,圣人笑眯眯地看着他,原来圣人就是三岔路口的那位老和尚。
  
  这个故事简单却内涵丰富,以前经历的事情要作为现在行事的指南,以过去为镜子,照出成败得失,不能混混沌沌、糊糊涂涂地度过一生。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这一句便道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找到行事的准绳,看到过去的得失,规划未来的方向。
相关文章推荐:
  • 宋代女相扑非常性感(图)
  • 马克·吐温幽默故事,非常齐全
  • 揭秘非洲食人族,慎入!
  • 探秘非洲最后的原始部落(图)
  • 经典人生哲理句子,非常励志
  • 让人想入非非的奇葩建筑
  • 揭秘:飞夺泸定桥并非完全爬锁链过河
  • 非洲妇女被强制纹身惨烈照
  • 非诚嫩模于川绿野性感照
  • 唐朝并非全是大胖子 初唐美女曾很骨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
    • 佛经上181条做人的道理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