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南泉普愿禅师住庵时,有一位和尚前来拜访他。禅师要上山传法,便对来访者说:“我去上山,中午请你自己做饭,并给我送一份上来。”
中午时,这位来访的和尚就自己做饭吃了。他一时闲散无事可做,躺在床上就睡着了。南泉在山上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那位和尚送饭来,就回庵去。没想到那位和尚躺在床上正呼呼大睡呢。南泉没有责备他,反而很幽默地也上床躺在他身边睡觉。
又过了一会儿,那位和尚很舒服地打了个哈欠伸伸懒腰起床了。看到身边的南泉,他也并不觉得奇怪,仿佛南泉根本没给他说过送饭的事。
南泉对那位和尚说:“我以前曾经看过一个‘灵利”活泼的道人,直到现在没有再见过。”接着拿起一只掸子摇一摇对那位和尚说:“那个‘灵利”道人像这个吗?”
那位和尚说:“不一样。”
“哦,”南泉说,“你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过,怎么知道他们不一样?”
那位和尚回答:“如果你想知道我在哪里见过,请师父你先放下掸子来。”
南泉高兴地说:“我印证了你一双自然流露智慧的眼睛。”
禅宗常常用法器和法物来象征禅道、传衣、传钵,就是用衣钵代表禅法。在这里,掸子也代表禅法。
如果那位和尚拘泥而不自在,就会失去自由,一直牵挂着忘了送饭的事,见到南泉也会诚惶诚恐地赔不是。如果他自己是一位“灵利”道人,自由自在,过去的事就不会在他心中留下痕迹,就很自然地请南泉放下那可以用来打人的掸子。南泉正是看到了他的自然本性,才赞许他。
人们的真性情都是自然流露,如同天上浮云不受羁绊。当我们抑制自己的本性,祈求获得别人的认可时,不但自己失去生机和朝气,而且生活的欢喜乐趣也会丧失殆尽。从世俗的眼光中,真正解脱出来,何谈不自在呢?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
- 下一篇:不把人生掌握在别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