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巴尔干战争:欧洲火药桶迸发的火星

时间:2011-09-25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20世纪初,欧洲到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列强之间以及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矛盾不断
加深,斗争愈演愈烈。巴尔干地区,重重矛盾在这里汇聚着、斗争着,1912年终于爆发
了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所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控制
和压制的战争。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巴尔干地区有着重大利益之争,它们干预这场战争
又成为必然。对战争的干预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也就为第一次世界
大战接上了导火线。
    位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巴尔干半岛,饱经了历史上无数次战争创伤。20世纪初,
腐朽的奥斯曼帝国仍控制着巴尔干国家的大片领土,400年来一直顽强斗争的阿尔巴尼
亚人民还没有取得独立;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族人民在马其顿、色雷斯一带还受
着土耳其人的封建压迫和宗教迫害。
    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签订反土同盟条约。5月,希腊和保加利亚订立盟
约,门的内哥罗也在8月参加。这样就形成了四个巴尔干国家反土同盟,并决定利用意
土战争的时机发动对土战争。但欧洲列强不甘心巴尔干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各自
怀着侵略扩张的野心进行干涉。
    1912年10月8日,门的内哥罗首先对土耳其宣战,保、塞、希也相继在17、18日向
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给予土耳其统治下的各民族以自治权,要求土军撤出巴尔干。
土耳其政府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开始进行军队动员。这就构成巴尔干联盟对土宣战的直
接口实。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相继对土采取军事行动。
    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兵员数量和武器质量,尤其是在炮兵质量和军队战斗训练水平上,
均胜过敌军。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民族解放斗争目标的鼓舞下,士气高昂。保加利亚军队
在伊斯坦布尔方向以三个集团军组成主要集团。塞尔维亚的主要兵力(三个集团军)对
付土耳其军队在马其顿的集团。希腊的弗萨利亚集团军和伊皮鲁斯集团军分别准备对付
萨洛尼卡和亚尼纳的军队。希腊海军准备对土耳其海军采取行动,保证盟国在地中海的
制海权。门的内哥罗军队的任务是协同塞尔维亚军队在马其顿作战。盟军对土军形成了
包围态势,准备在土耳其援军到达之前击溃敌军。
    10月22日,门的内哥罗军队与为数2万人的塞尔维亚伊巴尔部队共同对色雷斯北部
和阿尔巴尼亚北部的土军进攻,保军越过保土边界向南推进。位于保军集团右翼的第二
集团军击退上军。在左翼作战的保军第一、三集团军,在多次击退土军后,于10月22—
24日在基尔克—基利塞(洛泽格拉德)附近击溃土军第三军,开始向南推进。10月29日
至11月3日,在卢累布尔加兹发生激烈交战,土军第四军被击溃。土军仓促退却。
    10月24日,塞尔维亚各集团军发起总攻,马其顿的土军集团被粉碎。在马其顿南部,
希军于11月1、2两日在叶尼杰附近获胜,向萨洛尼卡展开进攻,该城守军于9日投降。
希海军封锁土海军达达尼尔海峡出口,实施了夺取爱琴海诸岛屿的战役。11月28日,阿
尔巴尼亚宣布独立。但盟军尔后的几次军事胜利并不符合一些大国的利益。俄国在支援
巴尔干国家的同时,又担心保军进抵伊斯坦布尔不利于自己解决黑海海峡问题。德国和
奥匈帝国则认为塞尔维亚和希腊是站在协约国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们强大,却把土耳
其看作是自己潜在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土耳其覆灭。在各大国的压力下,1912年12月,
土耳其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签订了停战协定。
    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发生政变。新政府(青年土耳其党)拒不接受和约条件。2
月3日,巴尔干联盟各国重新开战。土耳其在接连遭到几次失败后,于4月签订第二次停
战协定。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签订1913年5月《伦敦和约》而告终。根据这项条约,土
耳其丧失了它在欧洲的几乎全部领土。巴尔干各国人民摆脱土耳其压迫的愿望得以实现。
这场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的民族解放的性质。列宁指出:“巴尔干战争是标志着亚洲和
东欧中世纪社会崩溃的一系列世界事件中的一环。”
    1913年6月29日至8月10日,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门的
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进行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它是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原有盟国之
间矛盾激化的结果,失去亚得里亚海出海口的塞尔维亚,要求马其顿偿付赔款。希腊也
希望牺牲保加利亚(当时保加利亚已收回大部分土地)以扩大自己的领土。罗马尼亚向
保加利亚提出对多布罗加的领土要求。在奥德同盟的唆使下,保加利亚于1913年6月29
日夜间,对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军队与希腊军队采取军事行动。保军各集团军的进攻受阻,
塞军进行反击,突破了保加利亚第四集团军阵地。战斗继续到7月6日,保军被迫撤退。
10日,罗马尼亚对保开战,未遇什么抵抗。21日,土耳其撕毁1913年《伦敦和约》,与
保军作战,占领埃迪尔内。保加利亚在全面溃败的威胁下,于29日宣告投降。
    根据1913年《布加勒斯特和约》,保加利亚不仅失去已收回的大部分领土,而且丧
失了多布罗加的南部。1913年保、土签订的《君士坦丁堡和约》又迫使保加利亚将埃迪
尔内归还土耳其。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巴尔干半岛的力量重新改组:罗马尼亚脱
离1882年三国同盟,而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德奥同盟。土耳其因失去许多领
土而大大削弱了。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王国像扎进奥地利身边的一根刺,几乎把领土扩
大了一倍,1913年夏季,奥地利秘密地向它的盟国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塞尔维亚。
可是,德国和意大利拒绝采取行动。这些都成了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巴尔干战争导致国际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巴尔干各
国在战后矛盾也进一步加深,为帝国主义大国继续干涉和控制巴尔干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埋下了导火线。巴尔干战争之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军备竞赛,
大量征集兵员,研制和生产各种新式兵器,军费大幅度增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德奥两国军事预算达140亿马克,协约国军事预算也达47.6亿马克。两大军事集团各自
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制定作战计划,力图先发制人。德国总参谋长毛奇曾经说:“我们
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大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在巴尔干战争中,火炮的射程和射速均有提高,机枪数量增加,飞机除进行空中侦
察外,还用以实施轰炸,以及装甲车和无线电等军事技术装备大量使用,这一切促使陆
军改用疏开战斗队形,为了隐蔽而利用地褶和壕沟,同时还必须保护部队免遭空袭;军
队在前线数百公里地段上展开。防御强度的增加,又使机动作战更加困难。过渡到阵地
战这种作战样式的趋向愈益明显。这些对以后的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关文章推荐:
  • 24人移民火星 不再返回(图)
  • 600中国人赴火星 成首批永久居民(图)
  • 黄火星:1955年授衔时名字被读错
  • 梦见火星预兆什么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