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诺防线,号称法国“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这一堪称伟大的军防工事,在二战中却因轻易被德军越过而成为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笑柄。如今,它仍矗立在那里,成为法国着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固若金汤”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付出了500万人的死伤代价,战争使法国民众认为应该增强国家防御力量来阻止敌人进攻,以减少士兵的伤亡程度。在这种普遍的防御思潮下,1919年,法国开始了对边境工程设防问题的研究。1927年,法国政府决定先在东北边境的梅斯、劳特尔和贝尔福构筑3个独立的筑垒地域,于次年施工。1929年12月,A.L.R.马其诺新任法国陆军部部长,在他的努力下,法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沿东北部边境修建绵亘防线的巨额拨款。该工程总造价近50亿法郎(1940年),相当于法国一整年的财政预算。防线也因为马其诺部长的努力而被命名为“马其诺防线”。
从1929年起,法国政府就开始修筑马其诺防线。来自法国殖民地的大量劳工从1929年起至1935年,日夜劳作了6年才将工程的主体部分基本完成。整个工程之浩大超乎想象。总共有5600个防御工事,大小碉堡1533个。防线内的主体工事一般距地面30米,其中工事内储存的粮食和燃料一般可令士兵在三个月无须出洞一步。每一组工事都包括一个主体工事(包括指挥部、炮塔、发电设备、修理设备、医院、食堂、宿舍等各类设施)和一些观察哨所。工事外面金属柱、铁丝网密布,号称“固若金汤”。在这样的工事后面,伤亡率当然大不到哪里去。可是,德国人偏偏不走这条路,能奈其何。
自从有了马其诺防线之后,法国上下一致认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法国统帅甘末林将军说“马其诺防线是法国的英吉利海峡”。此时,法国边境北部有装甲车难以跃进的阿登山区,南部有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他们将大批部队安置在这条漫长的防线上,这样一来可供用于机动作战的部队就减少了。德国闪击波兰之后,布置于马其诺防线后的几十万英法联军奉旨在那里奉行着只防御不进攻的作战方式,以至于眼睁睁地看着波兰人民送死。由此,人们可以看出法国军事思想是以防御为主。法国总理勃伯鲁姆说:“这个工事虽不是进攻型的,但用于防御是绝对没问题的。”
德国人会有那么笨,要打到敌人枪眼上去吗?不。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埃里希·曼施坦因向希特勒提出一个新的作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于阿登山区,以装甲摩托化部队的优势直插索姆河,把联军的战略部署割裂开来,在北路德军的协同下再合围英法联军。
1940年5月14日,德军机械化部队翻越阿登山区,当英法联军发现这一企图后,大惊失色,匆忙向阿登山区的色当方向调集部队,但为时已晚,德军的装甲部队坦克群快速通过阿登山区,侵入法国,直接把军队插到马其诺防线的背后,几十万德军以每天进攻30千米至40千米的速度向法国纵深推进,很快便兵临巴黎城下。而固守在马其诺防线的英法联军居然还在顽强地等待着敌人的正面进攻。之后,腹背受敌的英法联军在突如其来的德国机械化装甲部队面前,一溃千里。号称欧洲第一陆上强国的法国,在一个月时间内就向德国投降,其失败原因并非因为马其诺防线修得不够好,而是败在战略思想以防为主。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红色谍王未被营救之谜
- 下一篇:谁杀了保罗斯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