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似是而非的礼,似是而非的义,一个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去做的。”
102、孟子曰:“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的声望超过他的实际,君子以此为耻。”
103、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禹不喜欢美酒,却喜欢有价值的话。汤坚持中正之道,举贤人却不拘泥于一定的
常规。”
104、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如果西施身上沾上了骨亢 骨葬
,当别人走过她身旁的时候,也会捂着鼻子。纵然是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戒沐浴了,也就可以祭
祀上帝。”
105、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之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爱他;恭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恭敬他。”
106、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孟子·万章上》)
【译文】孟子说:“孝子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敬他的父母的;尊敬父母的极点,没有超过拿天下来
奉养父母的。”
107、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生命是我喜欢的,义也是我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都要的话,我可以牺牲生命而选取义。”
108、(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心这个器官的职能在于思考,能思考便能得到事物的真谛,不思考便得不到。”
109、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有一个叫羿的人,教人射箭时,一
定拉满弓;学习的人一定要努力拉满弓。有名的木工教导人时,一定要依照规矩,学习的人也一定要
依照规矩。”
110、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译文】孟子说:“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降到某人身上,一定先要苦恼他的心志,劳动他的筋骨,
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称心如愿。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
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
111、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做一项事情,你要探求,便能得到;放弃,便会失掉。这是有益于收获的探求,
因为所探求的对象是在我本身之内(即强调发挥善性,注重修养)。”
112、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一切我都具备了。我反躬自问,自己是忠诚踏实的,这就是最大的快乐。不懈地
用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接的了。”
113、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是最无耻的。”
114、(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泽加于百姓;不得意时,修养个人品德,以此向世人
表现。穷困时自己修养成高贵品质,得意时便把一些善事给予天下之人。”
115、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仁德的言语赶不上仁德的音乐入人心之深,良好的政治赶不上良好的教育获得民
心。良好的政治,百姓怕它;良好的教育,百姓爱它。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财富,良好的教育得到百
姓的心。”
116、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不干我所不干的事,不要我所不要之物。这样就行了。”
117、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
,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118、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小了;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也不大了。”
119、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120、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孟子·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那国家就会空虚;没有礼义,上下的关系就会混乱;没有
好的政治,国家的用度就会不够。”
12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土谷之神(国家)为次,君主最轻。”
12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卫风·淇奥》)
【译文】有一位文雅的君子,修养自己的道德,好像做一件精美的骨器、精良的玉器一样(认真地加
工、制作方能成功)。
123、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诗·小雅·棠棣》)
【译文】妻子儿女感情深厚,好比是鼓瑟和弹琴。一家兄弟团结和睦,融洽无间快乐无比。
124、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女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诗·小雅·伐木》)
【译文】鸟儿嘤嘤在叫,想找到同类相和。看那只小鸟都寻找自己的朋友,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找到知
心的朋友呢?
12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鹤鸣》)
【译文】别的山上的石头(有它的特殊之处),可当砺石雕琢我们这里的美玉。
126、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小雅·蓼莪》)
【译文】父亲啊,生了我。母亲啊,养育我,抚摸我,爱护我,喂大我,教育我,照顾我,关怀我,
出入抱着我。我要报答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德比天还大。
127、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尚书·大禹谟》)
【译文】任用贤人不要对他存二心,去除邪恶果断不犹豫。
128、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译文】不加考据、捕风捉影的话不要随便听,没有经过广泛咨询的计谋不要随便用。
129、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尚书·大禹谟》)
【译文】如果贤能的君子不当政,无德的小人却在位掌权,对百姓的事不问不管,保不住百姓,上天
必然会降下大祸。
13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译文】自满的人必然受到损害,谦逊的人必然得到益处。
131、安民则惠,黎明怀之。 (《尚书·皋陶谟》)
【译文】让百姓安定即是仁爱,百姓自然会怀念你。
132、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译文】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便能安宁了。
13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太甲中》)
【译文】老天爷(自然规律)造成灾害,还可以避开;如果自己造成灾害,那就不能逃避了。
134、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尚书·咸有一德》)
【译文】任用官吏时一定找贤才,自己左右的辅佐大臣更须才德兼备者。
135、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尚书·说命中》)
【译文】任命官员不要从私心、喜爱出发,而是凭其能力来考虑;封爵时不要封无德的人,而应封贤
能的人。
136、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尚书·泰誓下》)
【译文】树立有道德的榜样,要使德得以发展;除去罪恶的人和事,要从根本上做起。
137、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尚书·洪范》)
【译文】大臣如果作福、作威,享用美食,这样就危害了你的家,也使你的国家遭受祸害。
138、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
【译文】沉迷于歌舞、美姬,就会丧失道德;沉迷于玩好之物,也会丧失意志。
139、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译文】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
140、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译文】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欲,百姓莫不敬信怀服。
141、功崇惟志,业广推勤。(《尚书·周官》)
【译文】(一个人)功劳崇高,主要体现在他的志向上;(一个人)业绩广大,全赖他勤奋努力。
142、有容,德乃大。 (《尚书·君陈》)
【译文】(一事当前)只有可以容人,才体现他崇高的道德。
143、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高兴不可过火。
144、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见到财物,不要贪求多得;遇到危难,不要轻易逃避。
14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施有报。只讲施而不讲报,这不合乎礼的要求;相反,只讲报而不讲施,也
不合乎礼的要求。
14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依照德的标准,小人爱人则对人姑息纵容。”
14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一个人)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
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14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14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恳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5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我的大道(理想社会)如果推行的话,天下是大家的,选拔贤能的人当政(人们
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
1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一块玉如果不加雕琢的话,不会成为一件好器物;人如果不学习,不会通晓一些道理。
15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然有好的熟鱼肉,但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极高明的道理,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
正确。
15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54、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君子如果知道教化人因何而起,又知道教化人因何而废的话(即知道教育的目的以后)
,然后就可以做人的老师了。
155、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礼记·乐记》)
【译文】重大的音乐活动,必定是(讲规格而不讲排场)的简易活动;重大的礼仪,必定是(讲规格
而不讲俗套)的简朴活动。
156、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推行以后,人间的伦理便清楚了。(人们听到肃穆、高雅的音乐后)耳聪目明,心情和
平,便可以达到移风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
157、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别人对你忿恨的话就不会返回到你身上了。
158、子曰:“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往往不先说话(而是先干实事),而小人却先说些大话(不一定干出实
事来)。”
159、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发现善事称别人,出现过失自己承担。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消失了。”
160、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把人家的恶言隐藏起来(不要过分宣扬),对人家的善言大力提倡。抓住两头(
进行分析,找出最佳方案)用不偏不倚的办法对待百姓。”
161、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忠(尽己之心)和恕(推己及人)的品德离中庸之道不远,用到自己身上也不愿
意的事,就不应该加到别人身上。”
162、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
(《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身居高位的人,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面的人,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
行为,规规矩矩做事,不求别人,这样别人便无怨恨之心了。(一个人应该)上不怨恨天,下不归咎
人。”
163、子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求取君子之道的办法,好比走远路那样,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山那样,必
须从低处开始。”
164、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大事,首先要得到人才,选拔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
取决于(这个人)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他有没有)仁心。”
165、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喜欢学习的品格接近于智慧,努力行善的品格接近于仁爱,知道羞耻的品格接近
于勇敢。一个人懂得这三点,也就懂得如何修养自己的品德了……”
166、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世间事物很多)要从多方面学习研究;学习研究遇到疑难,要认真仔细地请教
别人;请教之后,自己还要作一番思考;思考之后,还要判断出是非得失;事事明确后,就切切实实
地去做。”
167、子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真诚是天理赋予的)所以由内心真诚而达到明晓事理,这叫做先天的本性;由
明晓事理而达到内心真诚,这叫做后天的教化。做到内心真诚,一定会使人明晓事理;明晓事理,也
一定会使人内心真诚。”
168、子曰:“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诚心用形象表现出来,形象表现出来便很显着,显着的表现便很明晰,明晰的表
现便见诸行动,见诸行动后不断地变,变了以后便能达到高的境界(出神入化)。只有天下最大的诚
心能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高境界。”
169、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君子尊崇天赋予的道德本性,又通过求教和学习,使自己的道德既进入宽广博大
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细妙之处;既有极端高明的修养,又能遵循不偏不
倚的中庸之道。”
170、子曰:“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身居高位的人不骄傲跋扈,下面的人便不会背离他。”
171、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世间的万物一起生长而不相互伤害,各种规律共同存在而不矛盾。小的道德很多,都在分别
推行着,大的道德却在一直支配着人们,从这里就可表现出天地之大(无所不容)了。
17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君子的主张和作为,看来平淡但不令人厌烦,虽然简约但却文雅,温和中显出道理来。
能知道由远及近的道理,风向来自何处,从一点小事上能看到大事。这就可以说进入道德之门了。
173、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
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174、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施行仁的人是天下人的表率,讲求义的人为天下定下规制。”
175、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如果不行正的话)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176、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实在在,行为循规蹈矩,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
影响他的好名声。”
177、(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译文】(孔子说:)“说话必须首先体现信,行为一定要持中端正。”
178、(子曰:)“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译文】(孔子说:)“不以金玉为宝物,而是以忠信为宝物。”
179、(子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身体可能出现危险,但他的意志却不可改变。”
180、(子曰:)“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孔子说:)“推举人才时对内不避自己的亲属,对外不避曾经怨恨过自己的人。”
18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礼记·大学》)
【译文】大学的原理,在于使人发扬光明的德性,在于亲近百姓,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
182、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译文】事物有根本有枝叶,办事有开始有结束。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这就能接近道(自然规律)
了。
18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
知识后,意志才能真诚;意志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善品性;品性修善后,才
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以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18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能装饰房屋,道德能修养品性。胸襟宽广,体态自然安详,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
念真诚。
185、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尊重贤明的人,亲爱他的族人;小人以得到利为快乐,整日为得利奔走。
18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做到每天都新,新了还要再新。
18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一个当政者)应该喜欢民众所喜欢的,应该憎恶民众所憎恶的,这就叫做百姓的父母(官
)。
18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189、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礼记·大学》)
【译文】发财致富有一定的道理。生财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
。这样,国家的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19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
【译文】像天体那样不断刚健地运行一样,君子一直奋发图强,永不休止。
191、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
圣人乎?
(《周易·乾卦》)
【译文】知道进却不知道退,知道存却不知道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丧失,(一心打如意算盘的人)
能称得上圣人吗?(这种人不能称为圣人)知道前进和后退、生存和灭亡而又不失掉正确原则的人,
能称得上圣人吗?(这种人可称作圣人)
19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乾卦》)
【译文】像大地敞开广阔的胸怀一样,君子把一切可以接纳、包容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193、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周易·乾卦》)
【译文】积累善行的人家,一定会有很多善的报应;积累不善(恶行)的人家,一定会有许多恶的报
应。
19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乾卦》)
【译文】君子看见好事马上跟过去学习,发现错误急速改正。
195、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传》)
【译文】《易》这门学问,走到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以后就能通达,通达以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
久。
196、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系辞下传》)
【译文】如果不积累下善事,便不会落下好名声;如果不积累下恶事,便不致于丧失生命。
197、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周易·系辞下传》)
【译文】君子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可能灭亡,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
记可能出现的祸乱。所以,就能使本人身体安宁,国家也得以保全了。
198、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传》)
【译文】(如果一个人)德行很差但地位很高,智慧很少却谋虑很大,力量很小却担负很重的任务,
那就很少能办成事情了。
199、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系辞下传》)
【译文】君子对上级交往时不献媚讨好,对下级交往时不骄横误事。
200、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译文】青色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可是它比蓝草精美得多;冰是由水结成的,可是它比水寒冷得多。
|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