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考古故事 >

金沙文化遗址介绍

时间:2014-12-15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遗址名称:金沙文化遗址
  
  发掘地点: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
  
  发现及发掘时间:2001年初发现并开始发掘,发掘工作一直持续至今。
  
  距今历史:3000多年
  
  考古地位: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古蜀国历史和成都城市发展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文化类型及承继关系: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器时代过渡阶段,继承三星堆遗址文化发展而来。
  
  三星堆遗址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可是,三星堆文明在突然之间就消失了,它似乎没有来源也没有去向,神秘得不可思议。多少年来,考古学家一直在寻找三星堆的去向,直到20年后,金沙遗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遗址一经发现,专家们就意识到,它和三星堆可能有着密切关系……
  
  c.考古及发现过程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总面积在三平方公里以上,是一处地势平坦、河流众多的冲积平原。一条叫磨底河的小河由西向东流过,把遗址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最初发现的象牙和玉器残片就在磨底河南岸的金沙村出土。
  
  2001年2月8日,成都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接到报告,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道工地时挖出了很多像象牙的东西和小玉片,可能跟三星堆有关系。王毅迅速安排考古所最优秀的专家组建了支考古队,随即进驻金沙进行发掘整理。根据出土陶器的器型,考古学家初步判定,金沙遗址的年代大约是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也就是距今大约3000多年前。?
  
  为了便于查找,考古队员把施工队挖出来的泥土拿回去仔细清理,没想到,就在这些泥土中竟然埋藏着1000多件珍贵的文物。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这里的发现有着十分重要的考古学价值。
  
  考古队员们陆续在金沙村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发现了一些房屋、陶窑、灰坑和墓葬遗址,被判定是生活区和小型墓葬区。而位于磨底河北岸的黄忠村遗址,很有可能属于宫殿区。显而易见,金沙遗址曾是一处古代人群聚居的地方,有着严密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
  
  由于其他区域出土的文物有限,人们都把期望放在了金沙村的中心区域,考古人员清理完浮土后,按照正规的考古程序,小心地开掘探方。
  
  在最先出土的一个土坑里,密集着各种金器、玉器、青铜器和象牙,器物堆积得虽然拥挤,但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着某种特别的次序安排。
  
  接下来,一个又一个的堆积坑出现了。有的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璧,有的里面放着许多野猪獠牙、鹿角和少量的象牙、玉器、陶器等物品。经过研究专家认为,这里是一个专门的祭祀区域。
  
  不久之后的一个发现更证明的专家的推断。在金沙遗址的中心区域,考古队发掘出了19具龟甲,它们并不是普通的动物骨头,每块龟甲上,都有烫烧后戳成的小孔,和殷墟甲骨十分相似,虽然在卜甲的背面没有发现文字,但已足以说明它们是用来占卜的龟卜甲。
  
  在遥远的古代,巫师们占卜时,常常会用烧红的金属棒在龟壳上烫烧,然后根据烫烧后的小孔边缘的裂痕来确认凶吉,预测未来,而龟壳的大小往往代表了统治者的权势。金沙发现的甲骨中有一块长达59厘米的龟甲,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龟卜甲。这不仅表明当时祭祀者有着极高的地位,很有可能是国王,而且也有力地说明,遗址中心区是一个庞大的祭祀区。
  
  目前对金沙文化遗址的发掘仍在进行,整个遗址的发掘尚未进行过半,另外更多的发现仍在等待着我们,也将有更多的谜底将一步步揭开。
  
  金沙文化遗址出土文物
  
  金沙遗址目前已陆续出土金器、玉器、石器、青铜器、象牙器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从文物年代来看,绝大部分为殷商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从出土的文物看,金沙遗址毫无疑义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留下的遗址,而且这些人肯定是当时成都平原的最高统治者之一。
  
  在这批文物里最着名的无疑是“太阳神鸟”金饰。“太阳神鸟”金饰是一件圆环形金箔,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仅0.02厘米,重量却有20克。它看起来像一张工艺精美的剪纸艺术品,采用镂空的表现形式,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为12条弧形齿状芒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图案的外层由4只首尾相接的飞鸟构成,飞行方向与内层图案的旋转方向相反。整个金饰的中心图案很像一个喷射出12道光芒的太阳,于是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已成为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标志。太阳神鸟反映了古蜀先民崇拜太阳,认为太阳有着万物复苏的超自然力量的思想。
  
  金沙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玉器,主要有玉琮、玉璋、玉剑、玉戈等10多种、400余件。其中一件堪称“国宝”的翡翠绿玉琮高约22厘米,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上面有极其精细的微雕,花纹细若发丝。这是迄今为止四川地区最大的玉璧,大小超过了此前发现的国宝翡翠绿玉琮,专家认定该玉璧为国宝级文物,对研究古蜀王室演变及祭祀制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件残损的玉璧,上面阴刻着罕见的孔雀图案,该玉璧雕刻之细腻,纹饰之丰富,堪称一绝。
  
  金沙出土的玉器多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在《周礼》记载的六种祭祀玉器中,金沙就发现了五种。金沙玉器与祭祀相关,也或者是特殊礼仪中王权的象征,由此可知,金沙人对玉十分崇尚和尊重,也说明金沙文化和中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金沙玉器多是就地取材,玉石材质不算上佳,但金沙人对色彩、线条有很强的鉴赏力。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石虎雕刻,身子是写实风格,头部却凿刻得有些夸张,尾巴别出心裁地由另一块石料做成,用木屑与虎身胶合,静态的石虎立即呈现出动感,由此可见金沙匠人的别具用心。
  
  目前金沙遗址出土的石器有17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龟等,是四川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石器。其中其中一件“石跪坐人像”,其头发如流水般朝两边分开,辫子长及腰际,嘴唇和眼眶涂着黯红色的朱砂,双耳穿孔,两手被牢牢地绑在身后。考古学家推测说,这有可能是3000年前的一个奴隶形象,这个形象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奴隶石雕仿佛一母同胞,其造型之生动逼真、刻画之细腻入微反映出古蜀时期的石雕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除上面提及的玉石器外,金器也是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较为引人注目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薄如蝉翼的金箔,它们被打造成形状各异、寓意不同的器形,包括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喇叭形金饰、凤凰图案金饰等30多件。金沙出土的金面具与三星堆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十分相似,眼部镂空,充满了神秘感。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器,无论从用途上还是制作技艺上,都显现出和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内涵。
  
  出土的400多件青铜器也十分别致,主要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铜铃等。出土的铜立人像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几乎完全一致。此外,金沙遗址还出土了40余件象牙器和大量陶器。
  
  金沙遗址再次证明了成都平原在商周时期便有了非常辉煌的青铜文明。出土的玉戈、玉瑗表明,金沙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与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再次证明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
  
  金沙人生活复原图
  
  长久以来,考古学界以为当中原的人们过着富足和文明的生活时,古代蜀国仍旧一片荒凉,生活在这里的人类还处在蒙昧的状态。而金沙的发现为我们更准确和生动地描述了三千多年前古蜀人类的生活状态。
  
  三千多年前四川盆地到处是茂密的森林,成群的动物生活其间,其中有一些凶猛的动物,例如老虎和大象。金沙人十分敬畏的对象,捕获大象的日子也许就是一个节日,人们将象牙献给国王,当作祭祀品或者装饰品。
  
  在金沙出土的象牙数量惊人,能够像金沙人这样奢侈地使用象牙,在古代中国是绝无仅有的。金沙出土的这些象牙尺寸都很大,明显大于中国境内乃至亚洲境内现存象牙的尺寸。从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来看,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国的中原地区还有大象,甲骨文里就有商王捕象的记录,殷墟考古也发现了一些象的骨头。
  
  不过,打猎已经不是这个原始民族主要的生存方式了,金沙先民懂得如何生产粮食,他们处于先进的农耕文明状态。
  
  在金沙遗址出土了农耕用具耜。耜的起源很早,《易·系辞下》中有“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的记载,它是一种翻土用的农具,适用于稻作农业。成都平原地区的稻作农业历史,经考古资料证明存在于4000多年前。耜的长度约1.42米,珍贵的原因是“木质器物,一般难以保存下来,在考古中极少发现”。耜的出土有力证明了金沙人的农业已经相对发达,安定的农耕生活使人们有很多的空余时间从事手工业劳动,大量的陶器出现了。
  
  金沙人是制作陶器的能手,从器形种类来看,包括了各种炊器、食器、饮器、水器、酒器,还有大量的贮器。这些丰富的器形,充分反映了当时金沙人饮食的多样性。这些陶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酒具或酒器。酿酒活动的前提是有多余的粮食,说明当时农产品的富余。
  
  金沙人的陶器制作加工,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行业,很多金沙人从事这种行业,并有比较完善的分工合作。金沙人制作的陶器大都为夹砂褐陶和灰陶,制作工艺以手工制作和慢轮加工为主,器形以实用为主,纹饰较少,素面居多。金沙遗址范围内发现有多处窑址,均是小型馒头形窑,每个陶窑的面积约六平方米,由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室组成。窑室多呈前低后高的斜坡状。烧制时火焰由火膛进入圆形窑,对充分燃烧提高窑温是比较有利的。
  
  金沙作为古蜀族商周时期的一处重要中心遗址,遗址发现的城市规模和布局可以想像当时的繁荣情形。其中有大面积的居住区,有墓地,有宗教仪式活动区和大型的祭祀场所,还有大量的手工作坊和烧制陶器的窑址。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一整套礼仪制度,统治阶层通过神权和王权控制着整个王国。
  
  衣食富足的金沙人已经有了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其祭祀方式十分独特,在国内外考古发现中十分罕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蜀先民所特有的精神世界。
  
  金沙文化与三星堆的祭祀文化的关系
  
  在距金沙村6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举世闻名的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两个祭祀坑里出土了1700多件风格特异的文物,曾有一支神秘的种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高度的文明。考古证据显示,三星堆文明在突然之间就消失了。它似乎没有来源,也没有去向,让人感到无比的神秘和不可思议。
  
  有人说,是外族的入侵毁灭了三星堆,也有人认为是肆虐的洪水逼迫三星堆居民举国外迁,但所有说法都没有证据。多少年来,考古学家一直在寻找三星堆的去向。
  
  直到二十年后,金沙遗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当金沙遗址第一批文物从泥土中被发掘清理出来时,考古学家们不约而同地惊叹:它们跟三星堆器物简直太相像了。专家们立刻意识到,它和三星堆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金沙遗址的考古年代比三星堆晚大约500年左右,时间顺序上这种衔接显得顺理成章。
  
  在金沙遗址中出土了一具19.6厘米高的青铜小立人是金沙最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而当年在三星堆出土过一个高达2米多的青铜大立人。虽然高矮差别悬殊,但它们的造型极其相似,同样的长衣,同样的姿态,空空的手中似乎都握着什么东西。
  
  仅仅这两个青铜立人,就足以说明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之间的深厚渊源。奇怪的是,揭示金沙与三星堆神秘关联的各种文物,几乎全部集中在4个主要发掘区中的一个,也就是位于金沙村的祭祀区。当年,三星堆的祭祀坑也让人们迷惑不解,大量的象牙、青铜器堆积在一起,似乎是某种特别的仪式,而出土的文物中,很多都有被灼烧过的痕迹,有些则被人为地破坏过。金沙遗址中的青铜器也一样,很多已经碎裂成残片。
  
  在金沙遗址还发现了一些青铜神鸟,它们和三星堆神树上的挂件极为相似。这个青铜小立人的下部,很明显可以看出,它是插在某个大件物品上的。一些青铜器的残片经过拼接复原后,整体尺寸至少超过30厘米。
  
  它与三星堆遗址的关系密切,其性质与三星堆遗址的性质十分相似,出土器物在造型风格和纹饰特征方面也与三星堆的器物基本一致。金沙遗址的年代又略晚于三星堆遗址,这种种迹象都表明,三星堆文明因某种特殊的原因从广汉突然消亡后,迁徙到了以金沙为中心的宽阔地带,并在此延续和发展。可以说,金沙遗址是处于古蜀文化分期的中段,它晚于三星堆文化。
  
  之所以说它晚于三星堆文化,另一个依据是以出土文物的造型以及古蜀文化的整体流向来加以判断的。从该遗址所出金器、玉器的制作水平分析,已明显比三星堆时期成熟高超。此外从地域上讲,古蜀文化的发展和迁徙规律,是从四周的山地逐渐向盆地中心聚拢,因此可以推断,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之后在成都平原腹地的再次复活。
  
  不论这种猜想是否准确,金沙遗址的出土终于解开了一个巨大的疑惑。三星堆文明在突然消亡以后,它并没有从这块土地上“蒸发”,而是悄然迁徙到了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继续以其独特的文化面貌发生发展着。
  
  当然,金沙遗址所显现的文明特征也有与三星堆文明不尽相同之处。三星堆文明是以青铜器见长,而金沙遗址是以玉器见长。大型玉琮的出现又叫人想起良渚文化,不过,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看,这些现象都是可以得到合理阐释的,因为任何一种文明都不是孤立和突然生长起来的,它必有内部和外部的推动力量。
  
  现在要对金沙遗址作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看来还为时过早,因为整个遗址的发掘尚未进行过半,许多未知的文化因素尚未被揭示出来。我们无法预测这里是否埋藏有类似三星堆青铜神树和大立人像那么巨型的古蜀时期青铜制品,这一切都只有依靠时间的推移,最终把结局呈现在关心和喜爱古蜀文化的人们面前。
  
  金沙跪立神像之迷
  
  金沙遗址出土了12件跪立石像,让考古专家百思不得其解。这些跪立石像一丝不挂,男性身上也涂着艳丽的朱砂,双手都被反缚在身后,手指大残缺,有的为9根,有的7根,最少的只有5根。
  
  这些奇特的石像在考古界顿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中原地区的远古遗址中,也时常有跪立玉像的出土,不同的是,跪立玉像身上都有衣服蔽体,而且身份高贵。金沙出土的这种赤裸的石像在中原文明中从没有发现过。
  
  专家们首先对石像的一丝不挂展开了研究。根据流传的神话或传说,古人只有在与神交流的时候才可能一丝不挂。因为在古人眼中,神灵是至高无上的,只有裸体面对神灵才是完全的崇敬。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人像也有裸体的,这是一个长相端庄的古蜀女人,上身赤裸,头上顶着一只庞大的尊。她被认为是一位专门为神灵服务的女人,并且,也是跪立的,很容易便使我们与金沙遗址的石像联系了起来。于是,考古学家推测,金沙石像可能与三星堆女人像一样,都是奉献给神灵的。
  
  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既然要奉献给神灵,为什么要捆绑住身体呢?考古学家又进行了种种的推测。一种说法认为这些石像是金沙古国在战争中俘获的战俘,所以才被金沙人捆绑起来,扒光衣服。这些从石像的表情上也有所体现。他们大多表情痛苦不安,甚至诚惶诚恐。所以,金沙人雕刻这些石像也许是为了炫耀战争的胜利,这些石像被当作战利品到处巡展。
  
  也有学者认为,这些石像是古蜀人祈雨的巫师。《吕氏春秋》中曾记载了一些上古先民独特的祭祀方式,商王成汤的祭祀方式十分有代表性。
  
  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后,便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大旱,整整五年天上没有落一滴雨,庄稼五年没有收成。成汤在桑林中设立祭坛,他剃掉了自己的头发,把手反缚于背后,向天祈祷,瓢泼大雨这才倾盆而下。
  
  这段记载给考古学家很大的启示。金沙石像也是剃了头,双手被缚,这和成汤的祭祀方式是一样的。一边是商朝尊贵的商王,一边是金沙古国身份神秘的石像,这其中有什么联系?
  
  在古蜀金沙,巫师是一个重要而必不可少的职务,一个王国内部可能有许多巫师,有的是“大巫”,有的是“小巫”。一般来说,“大巫”在祭祀中处于中心地位,“小巫”协助“大巫”进行祭祀活动。考古学家认为,金沙石像有可能就是“小巫”。
  
  在祭祀,这些“小巫”通常跪立在地上,双手被反绑,嘴里发出奇异的声音,脸上流露着虔诚和期盼的神情。在他们脚下,成千上万的古蜀人仰视着他们与神灵的对话。
  
  在我们的阅读习惯中,“跪”带着浓厚的贬义味道。其实,在远古时代,古人一直是跪立的。所以由此推测,这些石像为神职人员的可能性比较大。
  
  金沙文化遗址现状
  
  金沙文化是一处十分独特的文化类型,它的出现再次证明了成都平原在商周时期便有了非常辉煌的青铜文明,证明了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由于金沙遗址内涵丰富,分布范围比较广泛,目前对金沙文化遗址的发掘还不到一半,仍需要更多的考古学家进行深入的发掘和研究。
  
  为了保护金沙遗址,成都市政府正在筹划建立金沙遗址博物馆。规划中的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37895平方米,包括遗址馆展示、陈列馆展示、室外景观展示三大部分。
  
  遗址馆主要以发掘现场原生态保护展示为主,让观众对金沙遗址和考古发掘本身产生真实的现场体验;陈列馆将以古蜀文化的发展脉络为纲,时间跨度是从公元前2800年左右至公元前316年;室外景观展示将通过相关雕塑、复原等景观雕塑,从时空上延伸博物馆陈列展示内容。博物馆还将大量使用现代化技术,通过场景复原,营造出现场体验感,原生态展示象牙挖掘过程。预计2006年年底,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将全部建成并对外开放。
  
  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十分珍贵,如何保护挖掘后的象牙成了博物馆的重要问题。为此,国家科技部已经将金沙遗址的象牙保护问题,列入国家级的重要课题进行专题研究,以确保文物在展馆开放的同时得到安全的保护。
  
  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决定采用太阳神鸟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金沙太阳神鸟”图案十分别致,中心的太阳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
相关文章推荐:
  • 张作霖子女简介,张作霖八儿六女介绍
  • 陈文帝和韩子高的介绍
  • 历史上的芈月介绍,历史上的宣太后介绍
  • 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 马达加斯加1、2部简介 《马达加斯加》介绍
  • 叶挺子女现状介绍
  • 中国历史人物大全,最全的历史人物介绍
  • 秦始皇的资料,秦始皇介绍
  • 实拍512大地震北川遗址(组图)
  • 明朝三大才子介绍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