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军长征故事 >

司号员“八斤半”的长征故事

发布时间:2016-08-24 23:25:35 来源: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陆军第16集团军“模范红五团”是从南昌起义走出来的“铁军”,历经井冈山斗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火硝烟洗礼,先后参加3000余次战役战斗。
  
  英雄侠骨,更有柔情。记者来到这支战绩辉煌的红军团,搜寻到司号员“八斤半”在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司号员“八斤半”的长征故事
  长征故事一:“山神”挡路
  
  哒哒哒……
  
  1935年6月14日,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急促的号音响了。
  
  强渡大渡河后,摆脱国民党追兵的红军部队无法松口气。红五团自大硗碛出发向西北走,一座晶莹耀眼、高耸入云的大山伫立在面前。
  
  这是红军长征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900米的夹金山。
  
  听说红军要过雪山,一位长满花白胡子的老汉摇头叹道:“这里上午9点至中午12点,是由开山神掌权。要是12点一过,就是落山神挡道,它关闭山门,你们可就寸步难行了……”
  
  老人说的是神话。可雪山的神秘和险峻,却是事实。
  
  队伍爬到隘口的时候,司号员“八斤半”问团长张振山:“团长,老大爷说山里有神,是真的吗?”
  
  张振山望着这个小鬼:个子矮小,圆溜溜的脸上长着一双机灵的眼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个很早就参加劳动、过艰苦日子的穷孩子。
  
  他故意吓唬他:“当然有了。”
  
  “在哪?”
  
  张振山指指他的心窝,笑道:“在这儿!”
  
  “八斤半”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八斤半!”边上的团政委谢友勋也喊着司号员的小名逗他“你怎么取了这么个怪名?”
  
  “噢,为了安葬我妈,我把自己换成了八斤半稻谷。”
  
  “你多大了?”
  
  “八斤半”脑袋一扬,挺着胸踮起脚,尽可能装得大人气一些,说:“不小了,十好几的大小伙子了!”
  
  谢友勋看着他头上的绷带,问:“伤好点了吗?”
  
  “不要紧,有时候吹号鼓得有点疼。”
  
  “好小子!”张振山亲切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吹休息号!”
  
  军号哒哒响,系在“八斤半”军号上面的红布在风中飘舞着,号声把全团召集到张振山、谢友勋旁边休息。
  
  长征故事二:视粮如命
  
  次日凌晨,张振山命令:“整好行装,继续前进。”
  
  “八斤半”的号声再次响起。
  
  走了半个小时,山风呼呼由远而近,呛得人透不过气。人在积雪中行进,上面是雪的陡壁,下面是雪的深渊,风夹着雪花不时扑打在脸上。到了凝冰带,咆哮的山风卷着冰碴雪片,打在脸上、身上,真像滚油泼、刀子割。
  
  张振山不时发出“不准停留”的口令,谢友勋也在大声鼓动:“同志们,拉起手来,跨过雪山,就是胜利!”
  
  风雪,吞没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张振山最担心的是那个“八斤半”。
  
  “八斤半”的草鞋,已经冻成了两个大冰坨,头发稍结出冰霜。他脸皮白了,嘴唇紫了,头重脚轻趔趔趄趄,眼看要一头倒下去。张振山急忙背起他往山顶上爬去……
  
  7月2日,连过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三座大雪山的红五团来到黑水芦花地区。带的干粮早已经吃完了,望着饿得直打晃的“八斤半”,望着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战士,情急之下,谢友勋带人到当地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筹集粮食。因语言不通加上国民党煽动民族怨恨,谢友勋被反动分子杀害了。
  
  “八斤半”和战友们含悲忍泪,在从军机关回团接任政委职务的赖传珠和张振山带领下默默北去,于7月10日翻过了第四座大雪山——打鼓山,进到松潘江以西的毛儿盖地区。
  
  1935年8月21日,红五团自毛儿盖向西出发,又踏上了一片荒无人烟的草地。
  
  自从谢友勋政委为筹粮牺牲后,红五团官兵悲痛之余,个个都把粮食看得格外珍贵。每次发干粮时,“八斤半”总以“自己个头小背不动”为理由把干粮分给老大哥们“背”。
  
相关文章推荐:
  • 长征的故事:七根火柴
  • 红军长征故事:半碗青稞面
  • 长征中的小故事
  • 长征故事:金色的鱼钩
  • 长征故事:强渡大渡河
  • 长征故事 长征小故事
  • 红军长征故事:丰碑
  • 红军长征故事:一袋干粮
  • 长征故事:七根火柴
  • 红军长征故事:红军鞋
  • 顶一下
    (26)
    92.9%
    踩一下
    (2)
    7.1%
    推荐
    •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

    • 红军长征故事: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