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学计算的一种技术,算盘在我国历史悠久,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在远古,人类刻木记事,结绳记数。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工具,生产有了发展,特别是商品交换出现以后,用结绳记数、手指计数已不能适应需要。于是“古人布算为筹”,发明了算筹(即小竹棍),用算筹表示数进行计算叫作筹算。珠算和算盘就是在古代筹算和算筹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珠算和算盘究竟起源于何时?多年来,中外算史家一直为此探讨研究。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汉代说。此说的代表有日本的武田真元、泽田吾一,我国清代数学家梅启照。当代我国珠算界的不少学者和英、美等国一些专家也持有这种观点。此说依据之一:我国东汉灵帝时(168 ~189 年)徐岳所着《数术记遗》中记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部书着录14种算法,其中第13种叫“珠算”。到了6 世纪由北周甄鸾注解,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但据一些学者考证,《数术记遗》此书既无珠算的图样,而且叙述不明,语句不详。对《数术记遗》,有人认为此书虽卷首标明汉徐岳着,实际上是北周的甄鸾伪托徐岳之名而作注解的。
依据之二:1954年山东出土的“沂南古汉墓”第六幅、第七幅拓片中有“长方形盘,盘中有三格,每格排列八颗珠”类似算盘的东西。认为这是《数术记遗》书中提到“珠算”的一个形象佐证。但也有人提出截然相反意见:那根本不是算盘,而是卜卦一类迷信的东西而已。
二、唐代说。此说的代表有日本的铃木久男和当代我国一些珠算专家。这一说法主要是根据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算盘图,推论应在唐代产生算盘。
此说依据之一: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和确立,决非一朝一夕或短时间之事。特别算盘已成为宋代画家笔下之事,可推想算盘于唐代已逐步推广至市井,普及在民间了。
此说依据之二:唐代是我国的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鼎盛时期。尤其是唐代中、后期,商业日盛,计算日繁。为适应商业计算的发展,算盘因此“应运而生”。另外在唐朝中、后期兴起了“一位算法”热浪,尤其是“求一法”算法的产生,更是珠算产生的重要标志。
有人对此说法也提出了异议,认为仅仅凭借宋代《清明上河图》赵太丞医寓中算盘之物,而推想唐代已出现算盘,这是一种蚜心肠的推测,不可靠。三、宋代说。此说的代表有日本的那河通高、星野恒和我国清代的数学家许桂林,以及一部分当代我国珠算专家。
此说依据之一: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代故城出土一颗算盘珠。考古鉴定,年(宋徽宗大观二年)因黄河改道,这颗算珠被水土淹没800 年之久。其质为木,形与现代算珠一样为鼓形,中间有孔。这是宋代说的重要实物佐证。但有人认为,算珠权一颗,而且出土地方与算板之类东西不在一处,又没有其他旁证。因此,尚待进一步考证。
此说依据之二:北宋元丰年间和南宋绍兴、淳熙年间有算书《盘珠集》、《走盘集》,二书虽已失传,但从书名推断都是有关“算盘”的书籍。还有宋代的《谢察微算经》中也记有:“中:算盘之中;上:脊梁之上,又位之左。下:脊梁之下,又位之右。脊:盘中横梁隔木。”此书虽也失传,但在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中有提及。北宋钱易在《南部新书》也有“鼓珠”、“鼓珠之术”等词句,所谓“鼓珠”或为算珠,或言拨珠动作。
但也有人认为以上书籍不可为据。因宋代算书《盘珠集》、《走盘集》书中未有算盘图,也没有珠算的算法。至于“鼓珠”只能理解为“盘内置珠,移动算珠,进行计算”,与现代算盘不同,不能混为一谈。www.lishi54.com
此说依据之三:《清明上河图》最左端有一家“赵太丞”药铺,药铺的正面桌上放一用品,形状大小如算盘,档次十五,历历可数。1981年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赵太丞药铺桌上的长方形东西,摄影放大,大多数人认为此物是“算盘”。但由于画面老化,色彩模糊,尤其画上算盘甚小,梁、珠若有若无。故有人认为是钱盘,也有人认为是水牌,双方争论不休。
有些学者对宋代说也提出疑问: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对宋代文物无所不谈,为什么不提己流行于世的算盘呢?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算书中,为什么也没有一言论及到珠算?这又如何解释宋代已有算盘了呢?
此说依据之四: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的《井珠》曾引谚语:“凡纳婢仆,初来对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故为后人称作“三珠戏语”。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有:“宋人三珠戏语,已有算盘珠之说,则是法盛行于宋矣。”宋末元初人刘因曾以《算盘》为题作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敝彷,辛苦欲如何。”宋代张孝祥曾写过一首《咏珠算》诗,其中有句云:“仙去山藏乳,商归斗算珠。”有人认为:刘因的《算盘》诗写于元初而不作于宋代,故不足为凭。而张孝祥诗中的“斗”字,有人作“动词”,把“算珠”作“名词”。许多人不同意这种解释。认为“斗”字应为名词,属于量器,“珠”是“珠宝”,“算”属动同。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服。四、元代说。此说代表有日本小山田与近藤远里和我国请代钱大听等。此说依据之一:清代数学家钱大听在他的《十驾斋养新录》中云:“今用算盘,以木为珠,不知何人所造,未亦审起于何时。按陶南村《辍耕录》有擂盘珠、算盘珠之喻,则元代已有之矣。”
此说依据之二:在明初洪武年间刊印的《魁本对相四言》已经出现算盘的图形。《魁本对相四言》类似今日儿童读物。另外在元曲《庞居士误放来生债》中也有算盘的唱词,可见在元朝民间已经比较普遍使用算盘了。因此,元代说也可置信无疑,但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推论,而不能正式定论。
五、明代说。此说代表为清代一些数学家。
此说依据之一:清代数学家梅文鼎曾在《古算器考》中说:“今用珠盘,起于何时,曰古书散亡,苦无明据,然以愚度之,亦起明初耳。”
此说依据之二:明初《魁本相对四言》书中绘有梁上二珠下五珠的十档算盘图。永乐年间编印的《鲁班木经》介绍了制作算盘的规格、尺寸。明朝大数学家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对珠算各种计算方法作了完整、系统的介绍,可称集珠算之大成,曾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影响很大。但有人认为:这种观点未免过于谨慎,既然明代算盘已普及,那肯定早已有几百年历史了。
故明代说毋庸再议了。
六、西周说。这是近一年出现的新说法。此说代表为我国陕西文管所的刘亮等。
1978年,在陕西岐山古周原区(西周官室遗址)发掘出90粒陶丸。根据陶丸出土的位置、形制不同颜色,数量组合认为:这是西周早期宫廷内所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即我国最早的珠算。以此加以推论:珠算起源应在西周时期,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据考证,有人认为:这可能是计算工具,但不能断定。大多数人认为:这陶丸不是算珠,可能是周人打鸟用的弹丸或玩具之类的东西。
近百年来,珠算盘之起源,引起中外专家的热烈争论,孰是孰非,尚待算史界学者专家进一步探索、研究。(陈沅沅)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毛笔是否蒙恬发明的?
- 下一篇:盘山真的是飞碟的基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