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公元1799年—公元1837年),出生于沙俄莫斯科,因与人决斗而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着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1837年1月29日,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当这一不幸的消息从莫伊卡传出来后,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普希金怎么会死?但命运之神却向人们开了这么一个玩笑,把年仅37岁的天才诗人,召回了天国。
在悲伤的人群中,有一位特殊人物,她就是普希金年轻漂亮的妻子,年仅24岁的娜达丽娅。普希金与娜达丽娅的结合,从表面上看,应该是非常般配的。1830年,普希金的声誉如日中天,此时,十八的娜达丽娅美丽诱人,普希金很快就被她迷住了。尽管很多女孩迷恋普希金,但他却深爱着娜达丽娅。
其实,这桩婚姻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诗歌是普希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对于娜达丽娅来说,诗歌如同乏味的公文一样,她根本不感兴趣。结婚之后,普希金陷入了困境。身边虽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妻子,但要博得美人的欢心并非易事,这需要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为了维持婚后的体面生活,普希金不得不靠借贷度日。以致于跳舞到很晚才归来的娜达丽娅还睡在床上的时候,门口就传来了债主们前来讨债的门铃声。但是,为了美丽的妻子,普希金义无反顾。
普希金觉得,自己最值得炫耀的不是自己的诗歌,而是美妻。于是,他凭借天才诗人的名声,将妻子介绍给了朋友朋友,引见给了皇后和沙皇,并带进了彼得堡的上流社会,引起了人们的一片惊叹声。普希金爱美,其他男人也爱美,沙皇尼古拉一世更爱美。而娜达丽娅也似乎很享受人们那种爱美的目光。特别是在“英俊王子”荷兰公使的干儿子,法国人丹特士出现后,她虚荣的举止便更加明显了。最后,娜达丽娅和丹特士居然一见钟情。
后来,普希金便收到了丹特士的决斗信。为了扞卫自己的尊严和妻子的荣誉,普希金决定决斗。那是1837年1月。在城郊很远的地方,天气异常寒冷。两辆雪橇在一辆马车的陪同下,同时从城里驶出,在距圣彼得堡数公里的村外停下。普希金和对手走进了一片白桦林,他们的副手,则在林中选好了一块空地。最后,两个对手面对面站好。允许双方向前活动五步的范围也已量好,并以两件斗篷标明距离的两端,不允许越过各自的界线。决斗信号发出了。丹特士向前走了几步,马上举起了手枪,枪响了,普希金的腹部中弹,应声倒了下去;对手向他奔来。
这时,中弹的普希金喊道:“站住。”他一边挣扎着抬起身子,一边说:“我还能开枪,我有这个权利!”丹特士于是,又退回到了原位,两个走近的副手也退闪到了一旁。诗人吃力地把身体的重心移到左臂,然后举枪瞄准,枪又响了,只见丹特士摇晃了一下身子,倒了下去。诗人发出了一声欢呼:“他被击中了!”然而,丹特士很快又抬起了身子,他虽然被打伤了肩部,但伤势并不严重,或者说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就在这时,普希金却因伤势严重,布失去了知觉,人们随即把他抬进了马车,大家怀着极其沉重的心情驱车回城了。
普希金在家中的长沙发上,熬过了痛苦的一夜,腹膜炎那种常见的难以忍受的憋闷感,一直没有消失,整个治疗过程几乎只靠冷敷和麻醉药来维持。两天后,即1837年1月29日下午3时许,世界诗坛的伟大天才普希金,痛苦地死于家中的长沙发上。这张着名的长沙发,后来被作为文物收藏于苏联国家历史博物馆。
对普希金的死,科学家们一直抱有存疑,大诗人死前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医疗救治?如果当时将他送往医院,他是不是还有生的可能?当时为什么不将他送往医,而是将他留在家里?
也有人说,从表面上看,普希金是死于决斗。而事实上,从那个名叫丹特士的人开始追求普希金的妻子,以及到最后的决斗,都是沙皇政府暗中策划的。普希金不是死于决斗,而是死于政府的迫害!
因为普希金的《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所以,这首诗触怒了政府。
普希金究竟是不是因决斗而亡,一时还难下定论。于是,成为千古谜团。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尼禄是火烧罗马城的凶手吗?
- 下一篇:到底谁才是登上太空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