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在普鲁士的一个名为兴奥森的小镇出生,于1898年去世,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二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
俾斯麦未满17岁时,便入读了哥廷根大学。然而,俾斯麦并不满意大学的生活,无心向学的他染上了很多恶习。后来转到柏林大学入读法律系,但仍然不满意。毕业后不甘心成为了律师的俾斯麦,投考政府的官职,当上了一个小书记员。这次步入政坛,改变了俾斯麦一生的命运。他首先当上了河堤监督官,因工作称职,很快便树立了正面的形像,藉此机会他参加议会选举。虽然只当选为候补议员,但俾斯麦却以手段成功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结果他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这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麦当时只有33岁。
但就在次年,着名的1848年革命爆发,普王被俘。俾斯麦决定亲赴柏林,打探虚实。途中,他遇上了威廉亲王的妻子,要求他协助其夫称王,但俾斯麦拒绝了这个请求。后来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镇压了这场革命。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鲁士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
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实时召见俾斯麦,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
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是为威廉一世。丹麦作为德意志的北邻,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第一个便要解决丹麦。当年,丹麦国王欲接管普丹边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争端。他首先确保如果普丹开战,其它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这两个州。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荷尔斯泰因不但面积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
在普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1866年俾斯麦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最后奥军战败。
1870年7月19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
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其子威廉二世继位。
两年后,即1890年3月18日,俾斯麦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这位久经沙场的宰相,为什么在威廉二世继位两年后离开政坛?从俾斯麦的回忆录《思考与回忆》中可以看出,俾斯麦辞职的原因是他对威廉二世感到心灰意冷。www.lishi54.com
据分析,威廉二世继位后,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觉得俾斯麦的声望过大,而且妄自尊大,好大喜功,妄图独自创立一番事业,他担心将来自己掌控不了俾斯麦,因此在很多问题上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做法,根本听不进俾斯麦的意见。而当时的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更执政了长达26年。曾经,刚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地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在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他统一德国后,执行为大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利益服务的政策,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他的“铁和血”却没有因此而停止。在很多问题上德皇与俾斯麦出现分歧,双方往往僵持在某个问题上,一时让谁也下不来台。在以后的残酷权利斗争中,俾斯麦内心产生出兔死狗烹的悲凉,对威廉二世心灰意冷,于是,他辞去了首相一职。
然而,据一些相关分析,俾斯麦之所以辞职,并不像他在回忆录中所说是对威廉二世心灰意冷,而是德皇下令逼俾斯麦主动辞职。在当时,以俾斯麦为代表的旧官僚阶层已无法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于是,作为德国帝国主义阶层的最高代表,威廉二世在1890年命令俾斯麦辞职。威廉二世公开反对俾斯麦制定的《非常法案》,国内个阶层均有反对俾斯麦之意。身为首相,俾斯麦就像德国的领航员,但是当他指导的正确航向已经不能为人接受的时候,从船长到船员都不会再听他指挥,他就这样被抛弃了。这种情况下,俾斯麦冥顽不化,威廉二世就逼其主动辞职。
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着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最后在1898年7月30日,这位名震天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悄悄离世,享年83岁。关于俾斯麦的离职,到底是权势所逼,还是心灰意冷?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俾斯麦对法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那是不可小觑的。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撒切尔夫人拒看"铁娘子" 不满奥斯卡影后梅丽尔
- 下一篇:爱迪生的失聪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