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汤川秀树为什么说“天才是成批出现的”

时间:2016-11-22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汤川秀树(1907年-1981年),日本物理学家,大阪大学哲学博士,历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48年赴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汤川秀树,以表彰他在核力的理论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1955年回国。他从电磁理论得到启发,于1935年提出了关于核子力的“介子理论”。
  
  汤川秀树说,天才是成批出现的。并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17世纪时曾经涌现出许多天才。在一百年的时间内,出现了非常之多的天才--可以说是非凡的天才--从培根、伽利略、开普勒和笛卡尔,一直到牛顿和莱布尼兹。
  
  20世纪初又是这样一种情况,因为当时在一段短时间内就出现了普朗克、爱因斯坦、卢瑟福、德布罗意、玻恩、海森伯、玻尔、薛定谔和狄拉克等人。天才似乎常常是成批出现的。但是,也有一些很少出现天才的时期。我觉得,这一定是有某种并非巧合的原因的。
  
  再举一个情况相同的日常生活的例子。在学校里,常常会发现在某一两个年级中突然出现许多比较杰出的年轻人,接着而来的是一个空白时期,过不久又会有另一次同样的突然出现。
  
  我猜想,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一个很容易把握的理由就是心理作用。一些勤奋好学而成绩优异的同班同学的出现,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种要和他们竞争的促进或刺激。这种影响也许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同样,学者们似乎也在较长的时间内--在若干年乃至一个世纪中--互相发生巨大的影响并从而源源不断地产生出伟大的天才。
  
  汤川秀树还说,自己就是因为喜欢模仿别人,喜欢与别人竞争,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伟大成就。如果一个人喜欢模仿别人,你千万别责怪他,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开始。他还举例说明:我小时候,模仿比我大三岁的哥哥吃饭的样子。我哥哥就坐在我的对面。他用右手拿筷子,所以我就用左手拿筷子,认为这是在确切地模仿他。有一次,我母亲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并立即制止了我。于是我才改用了右手,但是,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我至今用筷子还用得很不灵便。事实上,我往往因为把筷子攥在拳头中而逗人发笑。
  
  我倒并不在乎受人嘲笑,但是,当我有什么外国客人,并带他上日本式饭馆去的时候,那就尴尬了。由于客人经常要我给他表演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因此我不得不带我的妻子前去;她使用筷子非常熟练,于是我就告诉客人去跟她学。不久我就看过客人能够正确使用筷子了,而我自己却依然笨手笨脚。我感到难为情,但是即使我努力正确地使用筷子也坚持不了几分钟。
  
  最后,汤川秀树说:模仿似乎毫无用处,然而人们却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它。这样的人决非不可能成为专家。有时候,创造力偏偏就起源于这种重复过程之中。反之,天才也就是在这种简单的重复中,互相模仿才产生的,并且是成批产生的。
  
  对于汤川秀树以上的观点,让很多人深信不疑,但是后来有人经过考证,彻底反驳了汤川秀树的观点,因为人们发现汤川秀树虽然成功了,但他的同时代好像并没有与他同样成功的人,那么他又在模仿谁呢,或者说是在与谁竞争呢?从以下对关于他的介绍中,对于“天才是成批出现的”这一观点,似乎在他的身上并不存在。
  
  1907年,汤川秀树出生在东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第二年,全家搬到京都。汤川秀树从小就喜爱图书,并且爱读、多想、勤写。他的父亲是个不喜欢读书的人,他甚至反对汤川秀树读书。汤川秀树几乎是在父亲的反对下完成学业的。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他得到的反对也很多,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人们越是反对,他就越上进,可以说,他的人生与他说的话完相反。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莫非这些经历都是人们杜撰的?
  
  为此,很多人迷惑不解,但依然还在争论之中。
相关文章推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