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字眷诚,广东南海县人。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19世纪80年代,他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特别是他主持的京张铁路的建成,震惊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詹氏大家庭
詹天佑的曾祖詹万榜是清乾隆年间的太学生,因经销茶叶来到广东。祖父詹世鸾继承了上辈的事业,迁居到广东省城,生意渐渐做大。祖父詹世鸾的名字被载入《婺源县志》,称他“资禀雄伟、见义勇为。佑父理旧业,偿夙逋千余金……立文社,置祀田,建学宫,修会馆,多挥金不惜”。
可是到了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那一代,鸦片战争爆发了,英国侵略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那些原来为清王朝的统治者服务的商人们,开始为英国侵略者服务,变成了英国侵略者控制的买办,在广州的一些外销小商人开始衰落。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詹氏的荣行和其他很多外销小商人一样,全都破产了。父亲詹兴洪也不得已把全家由广东省城迁回南海,一面读书,一面种田,维持家计。
机器模型里的童年
詹天佑7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南海一所私塾里去读书。广东在两次鸦片战争后已成为英国侵略扩张的一个基地。鸦片、纺织品和其他洋货由香港进入广东,内地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又由广东运往香港。
在这样的环境中,詹天佑早早地接触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和机器,于是他开始对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不感兴趣,每天去玩弄自己用泥土做的机器模型,收集一些机器零件。在他的衣袋里,常常装着一些小的齿轮或是发条等。他在街上走时,看见洋人带有新奇的东西,总要伫立很久,看个究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怎样做成的?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一定向旁人问个清楚。对于机械,他从小时候起就有着浓厚的兴趣。
父亲詹兴洪很了解儿子对机器的兴趣,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
父亲詹兴洪有个安徽同乡,名叫谭伯村。他非常喜欢詹天佑,认为这个孩子聪明、坚毅,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那时候,谭家比詹家富裕一点,因此常常接济詹家。
中国第一代留学生
1871年年底,11岁的詹天佑读完了私塾,是该去种田,还是做学徒去,父亲詹兴洪开始给他最喜欢的长子考虑出路问题。他当然希望詹天佑能多读些书或去省城学些技艺,但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不能如愿以偿。
正当父亲为詹天佑的工作、学习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清朝政府派容闳到香港主持“选送幼童出洋肄业”的招生工作。那时谭伯村正在香港,听到这消息,特地从香港赶回来,劝詹兴洪夫妇送詹天佑去美国留学,并说这是走洋翰林的路子,一辈子的金饭碗。詹兴洪夫妇犹豫不决:自己的孩子从未离开过父母的身边,那么小送到外国读书。父母很是放心不下,但为了詹天佑的前途考虑,还是决定将詹天佑送往国外念书。于是,谭伯村便到香港给詹天佑报了名,并注明学习的专业是机艺。
1872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投考容闳的幼童出洋预备班时被录取了。录取之后,按照清朝政府的规定,其父兄必须在“出洋志愿书”上签字画押。于是詹兴洪怀着将与儿子离别10年,疾病死亡只能“各安天命”的沉重心情,在“出洋志愿书”上签了字。
詹天佑等第一批学生共30名,乘船赴美,到达美国后,就经华盛顿转往斯普林菲尔德,当时容闳所主持的留学生事务所就设在这里。1873年,詹天佑补习了一个时期的外语后,已能直接听课,于是就进入了西海文小学学习。
1876年,詹天佑以卓越的成绩考取了纽海文中学。在中学学习的几年中,詹天佑开始系统地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他对自然科学的课程尤感兴趣,这给他后来在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及铁路专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留学生的棒球代表
詹天佑并不只是一个埋头读书的学生,他深深了解健康对于事业的重要性,因而他在课余时间,特别注意锻炼身体。他喜爱各种运动,如游泳、滑冰、钓鱼、打球等。他也特别喜欢打棒球,而且还是中国留学生代表队——中华棒球队的队员。这个球队曾同旧金山附近橡地的半职业球队进行过一场表演赛,他们的球艺震惊了美国人。
1878年,詹天佑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他在美国中小学求学的几年中深切体会到:由于祖国的贫弱,国际地位日益低落,中国人在美国受到了种种的歧视。因此,他迫切希望改变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所以当他中学毕业后,就决意投考工程学系,他愿以自己优秀的学习成绩来为祖国的工程事业服务。
圆满完成国外学业
詹天佑是最早几个通过大学考试的中国学生之一。17岁的时候,他进入了美国耶鲁大学的以雪费尔命名的科学学堂。因为他擅长科学和数学,进入土木工程系后,学习的是铁路工程一科。www.lishi54.com
詹天佑在耶鲁大学学习的四年中刻苦钻研,成绩十分优异,尤其是数学。在班级上,他是数学最优秀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曾获数学奖学金,在毕业考试中,他得了第一名。第四学年,詹天佑开始写毕业论文,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很有价值的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论文。
在大学时期,詹天佑除了努力学习外,在课余时间还阅读了很多文艺作品——尤其是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作家的作品。他仔细地阅读了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反宗教的优秀作家——薄伽丘的的代表作《十日谈》等;又广泛地阅读了英国伟大的古典作家、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作品和美国的民主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他对马克·吐温的作品特别爱好。这些作品对詹天佑的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
容闳“教育计划”中的120名出洋肄业的幼童,最后一批30名于光绪元年(1875年)秋间抵美国。这些幼童却没能像詹天佑一样顺利完成学业。由于国内清政府顽固派的阻挠和美国的反华舆论和行为,光绪七年(1881年),120名留学生全部返回祖国。当这120人回国时,只有詹天佑和他的同班同学欧阳庚获得了学位,圆满完成了在国外的学业。 |
相关文章推荐:
|
- 上一篇:十位近现代名人小故事
- 下一篇:孙中山少年时代的故事:亲手折断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