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林则徐小时候的故事:整治不劳而获的“硕鼠”(2)

发布时间:2016-07-30 23:18:07 来源: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到县衙打工维持生计
  
  由于家境十分贫寒,每年只有除夕之夜,林则徐全家才能吃上一次素炒豆腐,点一次两根灯芯的油灯。平时想买本书,他都要“每典衣以购之”,可想而知生活是多么的困苦!
  
  为了给家里增加一点收入,小小年纪的林则徐就曾到闽县衙门打工,做文书抄写员。当有人看到林则徐已能打工挣钱时,就劝他父亲:家里那么困难,就别再让儿子念书了,具有远见的父亲却“惟笑不应”。
  
  林则徐看到父母为供自己读书而“往往漏尽鸡号,尚未假寐”,总是深感不安,于心不忍,所以经常抢着干家务活,推让吃喝,并想放弃学业以减轻父母姐妹们的劳苦。但母亲却十分严肃地说:“好男儿应该为远大的志向而奋斗,怎能以眼前的小事来表达孝心呢?把书读好了能够做大事,这才不辜负我的一片苦心啊!”
  
  尤为可贵的是,林则徐的父母为人善良,品德高尚,同情弱者,慷慨助人,并注意对儿子言传身教这些美德。尽管林家早已家徒四壁、自顾不暇,但每当遇到比自己更困苦的人,林则徐的父母总是慷慨解囊、热心救助,先人后己、舍己为人。
  
  有一次,林则徐的三伯父家揭不开锅,父亲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米送给了三伯父,为此林则徐一家断炊挨饿。为了不让伯父得知后难过,饿着肚子的父母却再三叮嘱饥肠辘辘的子女们不要说出去:“汝伯父来,不得言未举火。”
  
  父母这些感人的善行和美德,这些舍己为人、急人危难的高尚身教,林则徐铭记在心,使他很小就树立了扶弱济贫的爱民思想。
  
  父亲为其引见伯乐
  
  林则徐自幼聪敏过人,年仅12岁就郡试第一,13岁考中秀才。父母决心把他培养成报效国家的优秀人才,所以不顾家中贫苦难支,毅然决定把儿子送进当时福建的最高学府鳌峰书院,拜不阿权贵、不肯向和珅屈膝而愤然辞官教学的郑光策为师。与此同时,父亲还为儿子引见了被后人称为“研究今文遗说”的进步学者陈寿祺,并拜其为师。
  
  在父母及良师益友的教诲引导下,林则徐在鳌峰书院发奋攻读了七年,博览群书,大开眼界,读书报国的思想日渐明确。他曾在札记中写道:“岂为功名始读书”,摒弃了“学而优则仕”、“读书为当官”的传统思想。
  
  林则徐20岁中举之后,父亲又经常带他参加本地一些知名学者组织的主张革新礼仪,反对繁文缛节,具有开明进步倾向的“率真会”的研讨活动。同时,父亲还给林则徐介绍了他从小就仰慕的、发配新疆却始终不屈的学界先辈林雨化,鼓励他向这位有骨气、敢抗争的前辈学习。
  
  在父母爱国思想的熏陶下,少年时代的林则徐就对诸葛亮、李纲、岳飞、文天祥、于谦等爱国英雄深怀景仰、立志仿效……
  
  年少的饱读诗书、父母言传身教的美德、励精图治的足迹,让林则徐成为了功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世人景仰的楷模。
相关文章推荐:
  • 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
  •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名言
  • 林则徐虎门销烟
  • 林则徐的故事
  •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的故事
  • 林则徐的廉政宣言
  • 林则徐招沈葆桢为婿的故事
  • 林则徐的故事:拒贿拾遗
  • 林则徐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首倡者
  • 顶一下
    (2)
    50%
    踩一下
    (2)
    50%
    推荐